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ID:4456776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_第1页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_第2页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_第3页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以缩短病人急性期,减少病人卧床时间,减少脑室系统粘连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再出血等并发症,防治脑血管痉挛、血性脑脊液刺激、减轻头痛症状,减少病人痛苦。促进病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

2、出血;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57-01脑脊液治疗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二或第三天可开始置换(此时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稳定,特别对非脑动脉瘤性SAII),腰椎穿刺成功后,首先测定患者的颅内压(要求颅内压小于3.Okpa,),然后缓慢放出5ml血性脑脊液,从穿刺针缓慢注入5ml牛理盐水,反复数次。最后注入地塞米松5mgo测定脑脊液压力基木正常即可。我院近2年来对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缓解头痛症状,缩短血液

3、吸收时间(复查头颅CT及腰椎穿刺脑脊液证实),缩短卧床时间,有明显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对2011--2013年对26例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年龄19-71岁,平均34岁,男16例,女10例。常在活动及情绪激动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起病,出现脑膜刺激征,无局灶性神经系统缺损体征,可伴一过性意识障碍。入院后均经头颅CT检查后(CT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像,表现为大脑外侧裂、前纵裂池、后纵裂池、鞍上池和环池高密度积血征象。)或腰穿,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2治疗方法一

4、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持大便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避免再次出血,吸氧、降低颅内压,解痉,脱水、辅以神经营养药物,病情平稳。第二、第三天,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常规腰穿成功后,测定颅内压(排除颅高压,颅内压小于3.0kpa),根据颅内压情况,选用等量置换法或减量置换法,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ml后,注入5ml生理盐水(等量置换法)或注入4ml生理盐水(减量置换法),间隔5-10分钟,反复数次(一般4-6次)共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后,再注入地塞米松5mg,每次置换到脑脊液基本澄清后拔针,每MJ1-2次。共2-3周,

5、最后测定脑脊液压力基本正常即可。到置换前脑脊液清亮。(因血性脑脊液12小时后开始黄变,2-3周后脑脊液中红细胞黄变及消失)。1.3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期间并发症:对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异性。治疗转归:治愈,神志清楚,头痛完全缓解,脑膜刺激征转阴,脑脊液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好转,头痛明显减轻,颈项稍有强直,脑脊液接近正常,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恢复良好。无效,头痛、呕吐、经强直无明显减轻,岀现再岀血、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2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同程度出现各种并发症,治疗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6、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治疗转归情况比较,治疗时间均为1-6周,平均3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则低于対照组,两组治疗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系脑底及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血液刺激脑膜引起头部疼痛、呕吐。再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在没有条件及时手术治疗原发病的情况下,其早期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防治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蛛网膜粘连、脑积水、脑疝等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转归与其并发症有直接联系。并发症的严

7、重程度与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留的时间密切相关。血凝块及血液积聚、纤维蛋白、血红蛋白、活性物质对蛛网膜颗粒的堵塞,影响脑脊液的吸收和循环。脑脊液置换治疗,简单迅速地稀释并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性物质,预防和减轻血性物质对脑膜、血管的刺激,减量法可直接缓解颅高压症状。置换屮加入地塞米松或椎管内注入地塞米松减轻脑膜的防御反应,减轻组织粘连、机化。从而脑脊液置换疗法促进蛛网膜下腔内血液吸收及循环加速,使病情明显好转,病程明显缩短,疗效显著。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缓解头痛、防治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好方法。脑脊液置换技术操作简便、迅速、有

8、效、无特殊设施要求,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2]王维治,刘旭红•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