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

ID:4456865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_第1页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_第2页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_第3页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_第4页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脾虚的病理和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百科名片:脾虚,屮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观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胆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临床症状: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分类: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其,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口。2.脾阳虚:大便漁稀,纳少腹胀,

2、腹痛绵绵,喜温爲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口带多而清晰色口,舌苔口滑。3.小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囱[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病因: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Z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主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牛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索、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

3、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儿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分类病因: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思FI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A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西医认为

4、: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

5、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牛•了上述的种种不适。诊断: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Z证型。主耍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Z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潮《本

6、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嗜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缠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冇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澹,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辨证治疗: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

7、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1、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胶腹痞闷,II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法】健脾和胃止呕。[方剂]香砂六君了汤加减。2、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澹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胶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法】健脾渗湿止泻【方剂】参苓白术散化裁。3、脾虚水肿【症见】身肿,腰以下为共,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8、皖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病机病理】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法】温脾利水消肿。【方剂】实脾饮加减。4、脾虚出血【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哑1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方剂】归脾汤加减。5、脾虚带下【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几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滄等。【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

9、而致。【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