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建设

生态河道建设

ID:44569476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生态河道建设_第1页
生态河道建设_第2页
生态河道建设_第3页
生态河道建设_第4页
生态河道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河道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生态河道建设的探讨【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河道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强化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河道建设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河道在局部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作用,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对于生态河道建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生态河道;建设必要性;措施河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耍的地位,正是通过纵横分布的河网将水分以及养料输送到地球的每

2、个角落。河流极其周边的环境往往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局部生态系统,对于周边生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历史上人类的早期文明就是发源于河流的两岸。除了巨大的生态效益Z外,河流还为人们提供饮水、灌溉、运输、发电等便利,维系这人类经济的发展以及正常的生活,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河流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河流的使用也超出了必要的限度,过度取水、水质污染都严重的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导致河道干涸、萎缩、污染。人们开始反思河道建设工作,从而提出了生态河道建设的新理念。1

3、生态河道1.1内涵生态河道就是河道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乂可以确保自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从而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处。在河道建设过程当中,充分贯彻生态河道的理念,在使河道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人类活动对于河道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使河道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自我恢复的功能,从而使人类和河道以及周围的生态系统能够和谐共处。生态河道的建设涉及到多个学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使河道既具备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美学

4、价值。1.2建设目标当前我国已经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而生态河道的建设正是符合上述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建设,恢复河道的排涝、航运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同时还要改善河道周围的牛态环境,提升水质,使河道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3建设特征1.3.1生态型河道应体现人与II然和谐共处生态河道建设中应该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建设之前通过科学的论证,防止肓目建设带来的各种浪费以及

5、污染问题。通过生态型河道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河道所带来的经济上的便利以及生态环境上的益处。1.3.2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传统的河道建设无论是施工过程还是口后的维护和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生态河道的建设过程当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建设过程当屮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保证整个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在施工建设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减少硬化工程。使用本地常见的植物进行绿化,从而保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1.3.3提倡渐进式的生态河道整

6、治河道的生态恢复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生态河道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律,不能够急功近利,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的功能,这样不仅仅可以减少投资,同吋也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避免人为干涉所造成的一系列的问题。2生态河道建设基本要求生态河道建设要求在河道治理中注重生态效应建设,形成具有生命力、适合自然生存的状态,既要适宜人类生存,又要适合动植物生长、栖息。一是必须保证足够的水面率和水体容积量。水面率和水体容积量是水环境和水体承载能力的最基本条件,足够的水面率是保证空气、水分流

7、通、能量交换的条件,足够的水体容积量既是行洪输水、航运等的需要,也是进行水体流动、循环与交换的必要条件。二是对水质的要求是保证动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流势必须富于变化,动中有静,生动和谐。三是河道两岸有适合不同水情的多种类共存的自然植物群,注重保留原有野生植物,保持环境自然气息。四是河道横向要有保持空气与水分流通、交换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创造人水关系协调的亲水河岸,避免“三面光”河道。河道纵向应尽量保留原有蜿蜒曲折的形态,体现其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象,为水体自然流势创造条件,避免“裁弯取直”。五

8、是生态河道必须有抵御洪水冲刷的能力。3生态河道建设措施3.1提高河道管理水平生态型河道管理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在管理过程中,探索管养分离的新机制,制定市场准入规划和管养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养护的社会化、市场化。二是落实管理经费。管理的投入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管理责任权限,由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配套组成。三是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科学调度水平。四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3.2加人河道综合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