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

ID:44584753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_第1页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_第2页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_第3页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_第4页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空心村”现象调查分析【摘要】“空心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不合理的聚落空间形态,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岀。为使人们对“空心村”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加快推进对“空心村”的改造,笔者对豫西南邓州市的“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过程中发现,全市行政村都有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关键词】空心村;农村宅基地;调查分析、八―1—一、刖吕农村建设上,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

2、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即所谓的“空心村”。经济上,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除出过年的十几天,其它的时间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因此,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因其农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树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二、空心村形成原因“空心村”是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所造成的。“空心村”的形成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L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私人企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

3、水平的加快,农民为增加收入纷纷进城工、经商和从事三产服务行业,大量农民外出打工或左居城镇,人口向城镇集聚,世居老屋逐渐弃居。2.管理长期放松虽然“一户一宅”政策出台多年,但没有严格执行,建了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住新房闲置旧房的现象。3•建房指标少,土地调剂难以至许多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在自家承包地上违建、乱建新房,新建房屋杂乱无章,无序向外扩展。4.经济原因居住在“空心村”的农户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拮据,加上为农村劳务经济薄弱,也无能力投入资金改善居住条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客观输出提供了较多机会,农民增收

4、渠道多元化,手中余钱逐渐增多,逐步具备了申请批地和建房所需资金。同时,大部分农村教育、交通、通讯、卫生等设施也因经济的发展逐步得以改善和加强,为经济收入结构多元化的村民改善其居住条件提供了外在动力。5.规划不到位在我国村庄建设屮普遍存在规划不到位的现象。首先,表现在村庄规划编制不到位。一些村庄至今没有编制村庄规划,肓目建设,乱占乱建;一些村庄虽然有规划,但规划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指导村庄建设。4.土地收益较低使农民节约用地意识不强,认知误区促使农民自由支配宅基地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使农村土地事实上具有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的特征

5、,不少农民在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认知上普遍存在着私有的观念由于宣传贯彻不到位,造成农民对土地公冇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一些人片面认为,土地是集体的,如能用来建房就变成了自己的,于是千方百计多占宅基地,甚至将承包的责任m当成私有土地,未经许可随意侵占或调换建房。三、“空心村”现象造成的后果“空心村”对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冇着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新房一大片,旧房、破房随处见,使村庄品位大打折扣。2.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空心村”现象造成大面积的农田被建筑用地占用,阻碍农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1.房屋利

6、用率不高“空心村”内有大量的空闲房屋,特别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很大部分房屋是不住人的空房,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土地的大量的浪费。2.造成农村宅基地的高价拍卖闲置房屋占用大量宅基地,这就造成了购买宅基地需要通过竞标才能得到。四、结束语“空心村”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各种复杂社会丿力史背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农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对此类现象调查、分析后不难发现“空心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规划的不到位、管理的放松以及人们意识的淡薄。从调查中,笔者发现“空心村”给村民带来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农村宅基地的高价拍卖,从而阻碍农村经

7、济发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空心村”问题已成为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当然,此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调查的范围过小,因此,不能将当前农村中“空心村”现象带来的危害完全反映出来。并且由于调查的局限性,此文未能提出更多治理“空心村”现象的途径。但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引起人们対“空新村”的重视,从而使“空心村”现象得到相应的治理。参考文献:[1]袁可林中原兴起“空心村”治理热[J]•河南国土资源,2004,(4)[2]童荣萍•“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J]•农业经济,2006,(10)[3]杨永芳,刘

8、玉振•“空心村”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4]秦振霞,杨明金•“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9年第3期作者简介:朱小盛(1989-),河南郑州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