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传统文化论文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

ID:44588756

大小:46.9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_第1页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_第2页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_第3页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_第4页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传统文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2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1.1信仰为基础,推崇道德31.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3二、现代和谐社会理念2.1现代和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42.2现代和谐社会内涵5三、让传统助跑现代——挖掘传统文化优势,构建现代和谐社会6四、结语7参考文献8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佛、道、医、儒、武等优秀文化,提倡“万物与我一体”的天人合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以“贵和持中”的精神来约束人们的极端思想,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可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因此,贴近社会及思想文化发展的现实,对传统文化作现代审视、反思,挖掘

2、其中的现代意义,弘扬其合理思想和超越时代的有价值的成份和精粹,为新时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健康文明的启示。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谐社会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为基础,推崇道德屮华传统文化有着儿千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是屮华民族的灵魂和根本。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但英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其中,盘古开大地”、“女姻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这些神传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初始。春秋战国时期,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中心的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又融入文化了的血脉;两千多

3、年前,孔子创立了以“仁、义、理、智、信”为基础的儒家思想,提倡“学而优则仕”的入世之道;公元一世纪,“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释教佛法东传,由此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到盛唐时期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数千年來作为封建传统文化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提侣“入世”,重视伦理道德,讲究“三纲五常,而“百善孝为先”,“孝”又占了极重的份量,同时还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徳操守。道家思想则是传统文化屮“出世”的部份,侶导“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儒学已融入了屮华民族的血液,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4、可以说无处不在,并与道家思想渊源甚深的中医、气功、风水、算卦,及佛家天国地狱、善恶报应等等思想与儒家伦理一起构成了屮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木质上讲,道家讲究修“真”,儒家以“仁”为根本,佛家力倡“慈悲”,归根结底,都是将“纯善”、“和谐”作为了出发点和归宿,而这正是以“儒释道”信仰为根的传统文化最具有人文智慧的地方。这种以“善”为根的信仰给屮国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稳主的道徳体系,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正是这套道德体系为社会提供了赖以存在、安定和和谐的保障。(二)中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1.重视人本关怀人本关怀即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

5、,这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东卩叭孔了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口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C欲达达人二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还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二认为人民、国家、君主的重要性,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Z得失取决于民心Z向背。这些都体现传统文化中以人

6、为本、注重人本关怀的进步性。2.注重徳教中国传统道德历来都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屮应尽的义务。从《尚书》提倡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倡的“五伦”,再到《礼记》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徳准则。这种对人的道徳教化值得我们借鉴。1.追求和谐追求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其屮,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屮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

7、应当认识自然,尊重口然,保护口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口然。”强调人要以尊重口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口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人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Z美,而达万物Z理。”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

8、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