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佛学论文

【精品】佛学论文

ID:44588979

大小:44.9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3

【精品】佛学论文_第1页
【精品】佛学论文_第2页
【精品】佛学论文_第3页
【精品】佛学论文_第4页
【精品】佛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佛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管窥柳宗元“统合儒释”之思想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摘要:柳宗元与佛禅的纠结,成为学术史上一大公案。崇其佛学造诣者,誉其为“义理精到处”,“似胜”王维;揄扬其“唯物”立场且具“战斗性格”者,惜其“好佛”,“尤非以好佛而赞赏子厚”。两端的偏颇恰恰是不识柳子亦不识佛禅,柳氏之“好佛”及“精到处”,正在于柳宗元不守一宗一门而出入“百家之学”的态度和实行精神。纵观柳宗元之于佛禅的关系,其虽以“自幼好佛”自命,遭际乃至学理的吸引使之与佛禅亲和,然而从根柢上考稽,柳氏只是一“援佛入儒”者,其不专守一宗一门而出入“百家之学”的立场、风范,仍可归诸“辅

2、时”“佐世”的政治理想。不管是寻求思想上的依托,抑或抒发性情的需要,斯时斯地,其所谓的“统合儒释”的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和反映,从而使其诗歌创作在蕴涵浓郁的禅意之外更涵他意,韵味无穷。关键词:柳宗元;统合儒释;诗歌创作一、柳宗元佛教思想形成的背景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蒲(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南)人。贞元九年(793年)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在唐德宗,顺宗易朝之际,他参与了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发起的旨在打击宦官,藩镇和贵族官僚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永贞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今

3、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不调,备尝艰辛。元和十年(815年)调为柳州(今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四年后终于任所。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政策开放,文化繁荣,国家意识浓厚的朝代,统治者虽然崇奉儒道,但也没有因此排斥西来的佛教。武则天执政时曾宣示:儒、道、释三家有共同任务,并令人撰写《三教珠英》,禁止佛、道相互攻击。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中,唐代人兼礼儒、道、释的现象十分普遍,以致于唐代的文化也呈融合发展的特征。柳宗元自幼好佛,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作此文时柳宗元39岁,可知他在10岁左右已习佛。在

4、唐代,柳宗元不仅是一位具有强烈革新意识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写过《时令论》、《断刑论》、《天对》等一系列著作,非天无神,对唯心主义天命观进行批判,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又著《封建论》,宣扬进步的社会发展观。在这些方面,他的思想都处在时代的先进水平上。因此他信佛教,就不像王维那样达到“佞佛”的程度,而是基于对佛教教义的独特领会与理解。他在谈到自己对佛教的认识时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送巽上人赵中丞叔父召序》)其理论上的收获就是“统合儒释”。为此,他曾与“古文”创作上的战友韩愈进行过论战。他在《送僧

5、浩初序》中为自己辩护:“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然,不与孔子异道。”他认为佛家的理论往往与《易》、《论语》相通,特别有益于性情。同时,柳宗元还认为佛教教义在改良社会,教化人民方面,有时能起儒教起不到的作用。如他在《送潭州道林疏言禅师太原取经诗序》中说:“夫欲即病矣,人既愁矣,不有释氏使安其分,勇者将奋而思斗,智得将静而思谋,则阡陌之人将纷纷而群起矣。”在他任柳州刺史,主持重修大云寺时,写下了《柳州复大云寺记》。他说,当地百姓“信祥而易杀,傲化而人”,迷信巫卜,造成户口锐减,田园荒芜,对他们:“董之

6、礼则顽,束之刑则逃,唯浮图事神语大,可因而入焉,有以佐教化这自然是“神道设教”的表现,体现了柳宗元以佛济儒的倾向。在伦理方面,他并不赞成佛教徒的无夫妇父子,不事农桑,但他强调佛教是主孝敬的。他说:“金仙氏之道,盖本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送浚上人归淮南觐省序》)并指出佛经中的《大报恩》是宣扬孝道的经典。这样在伦理上他就把佛与儒统一了起来。很明显,柳宗元的基本政治伦理观点是儒家的。他研习佛教也是从“实用”出发,如同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要“辅时及物”一样,努力以佛济儒,把佛教教义纳入儒家的理论体系。这种思想倾向,实际上是当时佛

7、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表现。二、柳宗元对佛教的独特理解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他既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谨论仕进书》)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辅时及物”(《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原则。他早年“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

8、士元谨论仕进书》),热衷仕进、向往功名,自言“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冉溪》),“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寄许京兆孟容书》)。即使在被贬逐后,他仍坚持“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答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