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ID:44590590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_第1页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_第2页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_第3页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_第4页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灸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3783(2013)11-0513-01【关键词】艾灸;肿瘤患者;应用现状近年来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手术及放化疗的疗效已达平台期,靶向药物的应用也限用于冇选择性的人群。研究显示,屮医综合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独特优势,艾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治疗体系中的一种手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为流行[1],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不仅可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2、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简述如下。1.对化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护理应用放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因其所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往往使治疗周期延长,甚至使治疗难以继续。其表现常见有恶心,呕吐,呃逆,纳差,腹泻,便秘等,中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其药性及物理作用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相应经络,具有和胃降逆止呕,温经散寒,补中扶正的功效。常选取足三里,内关,合谷,上皖,中兌神阙,气海等穴位[2-4]o曾再荣⑵用艾灸足三里穴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对照组化疗

3、前用托烷司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双足三里,每次30min,每天3次。治疗组化疗后d3-7的总有效率达到96-100%,高于对照组的86-88%o蔡岚[5]等观察艾灸法治疗胰腺肿瘤病人腹胀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用艾灸中皖,神阙,足三里穴,每穴5-10min,对照组用促进胃肠动力改善消化功能的药物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o1.对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护理应用骨髓抑制是放化疗常最见的毒副反应之一,表现为三系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医属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的表现。艾灸多选取大椎、双合谷、双足三里、双

4、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研究显示艾灸以上穴位有充养先后天之本,益气养血,补肾精、益骨髓的疗效,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6-7]o丁建萍[8]观察艾灸法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疗效,利血生+鲨肝醇组,升口安片组,及用艾灸组(选取大椎、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穴,每日1次,每穴各灸10-15min),以上各组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三组总冇效率分别为52.63%,80.95%,95.00%。郑好芳[9]观察艾灸关元穴预防晚期肺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的疗效,3周后有效率达到93%o2.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

5、何的护理应用机

6、体的免疫系统能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识别并清除癌变的异常细胞。艾灸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10]。研究显示,艾灸足三里穴能够调节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下降和NK细胞水平升高,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直接灸四花穴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SF、IL-2水平,降低TNF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11]o1.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护理应用陈芬荣[12]等研究发现,运用隔姜艾灸关元、足三里穴可以提高老年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

7、量,其中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失眠、疼痛、疲倦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与其他中医疗法相配合的护理应用5.1配合耳穴压豆:刘勇[4]等观察艾灸配合耳穴压豆法预防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艾灸:选取气海、中脫、足三里穴,每穴5min,每日1次;耳穴压豆:将带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分别贴于耳甲4区、12区、13区、3区,取胃、肝、脾、贲门相应穴位,每次按压10-15下,3d更换1次,艾灸及耳穴压豆均在化疗前5d开始,至化疗后5d结束,均以10d为1疗程。结果显示,艾灸

8、配合耳穴压豆法+化疗组较单纯化疗组的恶心呕吐及纳差的发生率低。5.2配合针刺:徐蕾[3]等报道,艾灸(选穴:上月完,中皖,神阙)与针刺胃复安(选穴:双足三里)联合应用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有效率达到95%,高于单独艾灸疗法的52.5%,和单独针刺胃复安疗法的65%。5.3配合穴位敷贴李秀丽[13]等研究显示,艾箱灸配合穴位敷贴法对肿瘤患者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便秘。5.展望艾灸是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其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使笏性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来平衡人体阴阳、

9、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具有温经散寒、舒经通络、扶阳固脱、消瘀散结、补屮扶正的功效;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使皮肤组织屮潜在的抗癌作用活化,起到抗癌作用[14]。但其作为中医综合治疗的一种方式,临床护理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应始终局限于某儿个穴位,仍需按照辨证论治原则施灸;每次艾灸时间长短、每天艾灸次数、疗程尚无统一标准;中医药治疗是个体化治疗,很难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