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

ID:4459399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_第1页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_第2页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_第3页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白线疝患者,术前全部行螺旋CT扫描,作3D重建和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评价螺旋CT的图像质量。结果:腹白线脐上部25例,脐下部1例。其中17例略高脂肪密度灶,边缘清晰;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灶,边缘欠清晰;3例混杂密度灶,边缘欠清晰。螺旋CT显示疝环26例。螺旋CT对白线疝疝环评价敏感性和准确性均100%o结论:螺旋CT图像分辨率高,可作为无疝囊型白线疝术前检查的可靠方法。关键词无疝囊型白线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白线

2、疝是一较少见的腹壁疝,临床上分为2个病理阶段,且大多数白线疝停留在前一阶段,即无疝囊型。无疝囊型白线疝由于多种原因,易发生误诊。笔者通过分析26例无疝囊型白线疝的螺旋CT资料,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白线疝患者36例,在术前行螺旋CT扫描,男23例,女13例,年龄25〜60岁,26例均在白线处触及肿块,其中25例位于脐上,1例位于脐下。检查方法: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轴位扫描模式,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参数120kV,100mA,层厚10mm,层距10mm,然后在病变区改用1或2mm层

3、厚和层距行薄层螺旋CT扫描。用该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以充分显示疝环。治疗方法:无疝囊型白线疝仅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单纯纵行对合缝合或横行重叠缝合法修补白线缺损。图像分析和评价:分两组分析螺旋CT图像,采用盲法,对疝环、疝囊、疝出物进行分析。结果26例腹壁疝主要分布:腹白线脐上部25例,脐下部1例。螺旋CT检查均表现为腹正中线附近前腹壁上的脂肪密度灶,直径1.0〜8.5cm,平均3.2cm。其中17例略高脂肪密度灶,边缘清晰;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灶,边缘欠清晰;3例混杂密度灶

4、,边缘欠清晰。螺旋CT对白线疝疝环评价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为100%o讨论发病率、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和检查方法:白线疝多见于上腹部,发病率0.3%〜5%[1],常见于20〜50岁青壮年。国外文献报告白线疝占所有腹外疝的0.4%〜3%,男女比例约为5:1[2]O本组26例占同期腹外疝1300例的2%,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脐上方出现肿块是主要表现。早期无症状。肠管或网膜突出后,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3]o白线疝发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腹白线的解剖特点和腹内压增高关系密切[1,2]o无疝囊型白线疝易误诊的原因:白线疝的病理进程分

5、两个阶段,其病理特点不尽相同[1],①第一阶段:腹上部白线深面的脂肪组织,首先从白线缺损处(疝环)突出,无腹膜突出,故无疝囊。②第二阶段:白线上的孔隙逐渐扩大,内脏(主要是大网膜)逐渐脱出,因而此阶段的腹膜外脂肪和疝囊内脱出的内脏,大网膜突入疝囊可能与疝囊发生粘连。白线疝在第一阶段更易误诊,其原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和多样性;无疝囊型白线疝的大小易受位置、腹腔压力以及胃内容物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疝出物一般只有腹膜前脂肪垂脱出,缺乏自然对比;疝环较小,疝出物不能还纳;疝出物很小而又肥胖者,由于皮下脂肪层较厚,疝块较小,做检查时,较难发现。

6、无疝囊型白线疝的螺旋CT图像分析和评价:对于有疝囊型白线疝CT扫描见疝囊经半月线突出。如仅为脂肪密度易误诊为脂肪瘤,但仔细分析将发现半月线处腹膜缺损[4]。因为没有疝曩,而且疝出物一般只有腹膜前脂肪垂脱出,缺乏自然对比,所以CT诊断的关键在于发现疝环。常规CT平扫由于扫描层厚10mm,层距lOmm,对于缺损较大者,能清晰显示疝环,而对于缺损较小者,用1或2nm层厚和层距薄层螺旋CT扫描显示较好,与部分容积效应有关。螺旋CT图像分辨率高,可进行薄层扫描及3D、MPR等后处理,其真实性、可靠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显示腹白线局限性的缺损区。

7、综上所述,螺旋CT图像分辨率高,还可进行薄层扫描以及3D、MPR等后处理,可作为无疝囊型白线疝术前检查的可靠方法。参考文献1王利会,宁莫凡•白线疝(附46例报告)[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4):396.2李福年,周荣祥,李杨•腹壁与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0-263.3王广田,王春亭.外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84.4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