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

ID:44595624

大小:36.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_第1页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_第2页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_第3页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_第4页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5-1783-01【关键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衍生物,它是由纤维蛋白单体经过共价交联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降解而产生的特异性终末产物。血管内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纤溶激活因子,这种激活因子可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栓形成或梗塞以及血管运动改变时,可使体内的纤溶酶激活因子增加,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后者使纤维蛋白水解为FDP,最终导致血循环中交联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D■二聚体增加。血浆中D■二聚体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是代表体内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口]。1D・二聚体的形成D■二聚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D・二聚体是通过r链相连的2个D片段的碎片连接起来,只有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才能产生D■二聚体。2D■二聚体检测方法D■二聚体检测方法有胶乳凝集试验(L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方法,

3、尽管LAT法简便快速但仅半定量,ELISA法定量准确,但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同时LAT和ELISA法的假阳性率和漏诊率均较高,因此建议采用GIA法;GIA法尽管具有简便快速且可半定量等的特点,但存在实验人员观察间的主观误差,同样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缺点。透射光免疫浊度法使用全自动仪器,测定结果准确,且随着胶乳粒子强化比浊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测定灵敏度。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具有及时、快速、准确和简便等优点,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3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D-二聚体的关系糖尿病患者许多因素

4、如高血糖、高血压通过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或其功能失调,纤溶活性减低,引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2]。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产生的D-二聚体增高间接反映了血管内皮受损,糖尿病患者机体高凝状态。当糖尿病患者伴有微血管病变时,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而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差异不明显,是因为有凝血激活的存在,机体尚有一定代偿能力,凝血酶产生后很快被中和,不足以引起纤维蛋白的产生及由此引发的继发性纤溶,但此时已处于高凝状态,应予以重视,以预防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发生微血管病变,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其进行监控[3]。3.2弥散性血管内

5、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在微血管内凝固,形成弥漫性微血栓,从而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通过因F和KK内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早期诊断显得特别重要,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同时检测,可使DIC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达100%,故被视为DIC诊断的首选分子标志物。3.3血栓疾病的诊断及溶栓疗效的观察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的激活、凝血机制的亢进及血流状态的变化,使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在心脏或血管内形成异常凝块,堵塞部分或全部血管腔,导致血栓栓塞。D-二聚体含量升高的检出率为25%,在疾病

6、的急性期升高幅度大,2周后有所下降,表明D-二聚体水平的波动与病程密切相关,能反映出纤溶酶的活性,可以做为观察溶栓疗效的一个特异性指标。3.4用于肝炎病情的观察肝病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的损伤激活了内源性凝血途径,组织损伤或细胞破坏,使组织因子进入血循环,直挡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激活纤溶系统。在肝炎患者血浆中,大部分D-二聚体含量升高。急性肝炎轻度升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度升高;重度肝炎高度上升。因此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着相关性。3.5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肺

7、栓塞、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测是DVT筛查的有效手段[4]。可作为监测溶栓药物的疗效判断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仃IA)时,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伴有脑梗塞者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脑梗塞者,并认为测量TIA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不仅可以判断病情、评价预后,而且对于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有重要意义。因此血浆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多种发生机制中一项有意义的指标,并可预测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综上所述,血浆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与纤

8、溶酹生成的理想指标,且可作为无创伤性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FDP、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参考文献】⑴张燕,李卓江,景本年,等•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