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

ID:4459569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_第1页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_第2页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_第3页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库血液报废的原因,探讨防止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血库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报废的1171份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血库共报废1171份血液,报废率为3.09%。报废原因按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抗TP阳性、HBsAg阳性、抗HCV阳性、脂血、过期、破损、量不足、AIT升高、凝块、HIV抗体阳性、溶血、颜色异常。结论建立有效的采血、制备、临床使用的管理机制,加强血液管理和监督,减少血液报废。关键词:血库血液;报废;病因为了减少血液浪费,我们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报废的1171

2、份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止报废的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合计16479人次,制成成分血、血浆等合计37891份,其中血库共报废1171份。1.2方法血液采集后对血液进行复检。按报废年份、原因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血库共报废1171份血液,报废率为3.09%。报废原因按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抗TP阳性(占29.8%)、HBsAg阳性(占19.3%)、抗HCV阳性(占13.4%)、脂血(占15.0%)、过期(占10.6%)、破损(占3.8%)、量不足(占3.4%)、AIT升高(占1.6%

3、)、凝块(占1.0%)、HIV抗体阳性(占0.9%)、溶血(占0.8%)、颜色异常(占0.4%),见表lo3讨论血液的正常报废是不可避免的[1]。目前,血库的血液来源主要是无偿献血者,多在广场、街头等进行采集,来不及对献血者进行详细体格、有关化验检查,可能存在不合格血液。另外,血液在采集、运输、制备等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报废⑵。降低血液的废弃率血站工作的重要目标⑶。资料显示,血库对血液的报废原因有:①梅毒,报废的血液中,梅毒所占比例最高,为29.8%o2010〜2012年分别为29.0%、28.8%、32.8%,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暗娼等人群的存在,不洁性牛活增

4、多,导致性病发病率增高,隐形梅毒多无临床表现,且该病在献血前对献血者不易查出,所以由于该病导致的血液报废居高不下。②2010年1月〜2012年报废的血液中,HBsAg阳性者占19.3%,2010、2011年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2012年略有下降。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发病率、发病人数一直较高。由于单纯HBsAg阳性者无临床症状,在献血者献血前不易检出,使其报废率较高。③脂血,由于脂血报废的比例占15.0%,其中2010年占10.2%、2011年占18.0%,2012年占19.6%,所占比例逐年递增。可能与献血者献血前Id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有关。另外与近年来高脂血症者增多有关

5、。④血液过期,因该原因报废的血液占10.6%,可能与节假日储血过多,而临床用血较少有关。血液有效期是35d,超过就导致报废,有时出现血液偏型,几个月连续用某1种血型,那其他血液就导致过期报废。同时与用血计划性不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经常核对采血、制备成分血的时间有关。血袋破损、量不足、凝块、溶血也是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我们认为血液废弃的主要原因是检测不合格。血站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心,加强认识,完善血液质量管理机制,制定相应措施加强血液管理,减少人为报废。①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宣传,自我淘汰高危行为、肝炎病史、性病史的献血者,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②及时将血液制品入库,减少温

6、度对血液造成的影响。③加强对血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采血技术、血液制品的存储、使用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责任心。④对接受的血液制品严格检查,仔细观察血袋的外包装,观察血液颜色有无异常。⑤根据临床用量制定节假日血液使用计划,经常检查库存,避免人为浪费。⑥血站要加强血液管理,加强采血、制作、存储、临床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减少浪费。总之,血液是抢救生命的宝贵资源,既要保证质量合理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减少报废。参考文献:⑴陈雪,张永鹏,胡敏,等.医院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290-291.[2]罗昭玲.无偿献血血液报

7、废原因及对策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218-1219.⑶田莉.遵义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0(10):338-340.编辑/肖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