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ID:44613812

大小:22.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_第1页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_第2页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_第3页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_第4页
资源描述: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4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8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选择题1.(2018·四川乐山二调)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D )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D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A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非创造,排除C项。2.(2019·江西红色七校

2、联考)《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现此可知( C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C.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解析] 根据“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可知,由于雕版印刷的出现,印制了大量的典籍,使其在战乱的时候不至于消失,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播发展,故C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朝,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各地区的印刷术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四川地区最发达,排除B项;

3、材料强调印刷术,而不是造纸术,排除D项。3.(2019·湖南永州一模)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C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解析] 依据“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人对火药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只能反映出对火药材料“硫磺和焰硝”

4、的应用,故A项错误;东晋葛洪发明火药,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D项错误。4.(2018·安徽马鞍山三模)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 B )A.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B.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C.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D.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解析] 由材料“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可以得出魏晋时期出现

5、了一批介绍外国的著作,体现了对外交流促进了知识结构的更新,B项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造纸术无关,A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流兴盛,D项说法不正确。5.(2018·江西六校联考)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人物”的北宋科学全才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自序表示:书中所记录的只是山水之间,纵情谈笑,不关系他人利益得失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A.沈括缺乏近代科技实验意识B.当时政治制度和人文环境制约C.北宋时期盛行做官本位思想D.外国学者未把握宋代科技全局[解析] 材料所述现象和

6、当时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即是受当时政治制度和人文环境制约的,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沈括并不缺乏近代科技实验意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述现象和官本位思想毫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是外部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项。6.(2019·山东德州期末)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7、( B )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解析] 从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注重实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重心的转移,故D项排除。7.(2019·湖北宜昌调研)有学者认为: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归功于

8、“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除了极少数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是个人独自研究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大力推动。这表明( A )A.社会结构影响科技发展B.政府政策推动科技进步C.工业革命源于人才优势D.宋代科技创新缺乏动力[解析]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