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

ID:44623236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_第1页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_第2页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_第3页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_第4页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浅谈系统仿真的现状和发展一、系统仿真技术发展的现状工程系统仿真作为虚拟设计技术的一部分,与控制仿真、视景仿真、结构和流体计算仿真、多物理场以及虚拟布置和装配维修等技术一起,在贯穿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改进乃至退役的全寿命周期技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满足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复杂的要求。因此,工程系统仿真技术也就迅速地发展到了协同仿真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联合仿真:MATLAB+AMESIM,可以覆盖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全部要求。2、被控对象的多学科、跨专业的联合仿真:AMESIM+机构动

2、力学+CFD+THERMAL+电磁分析3、实时仿真技术实时仿真技术是由仿真软件与仿真机等半实物仿真系统联合实现的,通过物理系统的实时模型来测试成型或者硬件控制器。4、集成进设计平台现代研发制造单位,尤其是设计研发和制造一体化的大型单位,引进PDM/PLM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在复杂的数据管理流程中,系统仿真作为CAE工作的一部分,被耍求嵌入流程,与上下游工具配合。5、超越仿真技术本身工程师不必是精通数值算法和仿真技术的专家,而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专业对象,其他大量的模型建立、算法选择和数据前后处理等工作都交给软件口动完成。这一技术特点

3、极大地提高了仿真的效率,降低了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门槛,避免了因为不了解算法造成的仿真失败。6、构建虚拟产品在通过建立虚拟产品进行开发和优化过程屮,关注以各种特征值为代表的系统性能,实现多方案的快速比较。二、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1、屏弃单专业的仿真单一专业仿真将退出系统设计的领域,专注于单一专业技术的深入发展。作为总体优化的系统级设计分析工具,必耍条件Z—是跨专业多学科协同仿真。2、跟随计算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技术在软硬件方血的发展,大型工程软件系统开始有减少模型的简化、减少模型解藕的趋势,力争从模型和算法上保证仿真的准确性。更强更优化的算

4、法,配合专业的库,将提供大型工程对象的系统整体仿真的可能性。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将支持包括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技术和高速计算系统等技术。3、平台化耍求仿真工具能够提供建模、运算、数据处理(包括二次开发后的集成和封装)、数据传递等全部仿真工作流程要求的功能,并但通过数据流集成在更大的PDM/PLM平台上。同时,在时间尺度上支持全开发流程的仿真要求,在空间尺度上支持不同开发团队甚至是交叉型组织架构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的管理。4、整合和细分市场整合化:将出现主流的标准工具。其特征是功能涵盖了现代工业领域的主耍系统仿真需求,并与其他主流软件工具通过接

5、口或后台关系数据库级别的数据交互,有协同工作的能力;软件自身的技术进展迅速,具有强人的发展后劲。专业化:随着市场需求的细分,走专业化道路,将出现极专业的工具。这些工具将在某些具体的专业领域提供深入研究的特殊支持,如开发特殊的库或模型,专注于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技术,满足特殊的行业标准。将出现整合型工具和专业化工具互补的局面。5、智能化将引进更加友好的操作界血,智能化的求解器及模型管理。不断改进GUI,让软件使用者直接体验到数值计算专家开发的后台工具提供的强大功能,同时减少软件学习和使用的困难。提供易学易用的强大工具。6、丰富的二次开发选项提

6、供源代码级的二次开发支持,开放的架构满足不同用户的专业开发要求。在强大的工具平台上,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这已经是目前许多研发单位开发专有技术的标准方式。今后的系统仿真工具必须支持用户在进行二次开发的时候,从源代码级别开始的创新和工程化定制,并能够通过封装集成到原有平台中去。这种技术将成为用户在实现知识和技术组织内共享和传承的同时,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必然选择。电力系统实吋仿真系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下面我就结合电气工程方面來谈谈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现状与发展。一、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技术。1•国内的发展现状我国电力系

7、统实时仿真的发展历程基本跟踪了国际上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发展不同阶段的最新技术,基本情况如下:20世纪60年代初,由前苏联援助电科院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80年代初,为了对我国正在建设的500kV输电系统进行电磁暂态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电科院和武汉高压研究所从美国PTI公司分别引进了TNA设备;80年代中期,为了配合我国葛上直流工程的系统调试和工程投运后的事故调查与分析及运行人员的培训,从原瑞士BBC公司(现ABB)引进了早期的数模混合式高压直流模拟仿真设备;1996年,为了对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的输配电工程进行实时仿真研究

8、,电科院从加拿大TEQSIM公司引进了先进的数模混合式仿真系统;90年代中期,为了跟踪国际上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技术发展的潮流和500RV系统继电保护现场调试及例行检验的需要,少数电力企业和电科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