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

ID:44626396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_第1页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_第2页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_第3页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_第4页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批评的原则与策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表扬学生,似乎只有表扬,我们的教育才有效果,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然而,不可否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口常的学校生活和学习中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们也止是通过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实。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我们要友善地提出批评,并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地面対错误,改正错误,使身心健康发展。一、批评的原则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几个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得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批评学生Z前,教师要对事件进行详细的调

2、查研究,掌握事实依据。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武断,不主观认定,应根据事实纠错,让学生心服口服。2.公正性原则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教师只有做到公平、公正,学生才能信服,从而树立起威信。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好,犯错后就不批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大声斥责、体罚。3.得体性原则得体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批评的度。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不能打击面太大,否则学生不仅不听,内心还会抵触,对教师的批评充耳不闻。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掌握好度,批评多了,学牛接受不了;批评少了,起不到教育警示的作用。二是教师的

3、语言。教师批评学生时,所用的语言要巧妙、得体,既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认识到口C的错误,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接受批评时,不觉得丢脸。4•启发性原则批评只是教育学牛的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牛认错、纠错,走正道。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耍注意批评的启发性,不能责备和谩骂,而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二、批评的方式学生的性格、脾气、心理、思想等方面各不相同,差异很大。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要因人、因事、因地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1•肯定优点的策略教师和学生长期在一起学习,彼此间都

4、很了解。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或违反了纪律或考试不理想,就大动肝火,把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甚至把他们以前犯的错误也找出来一道算。这样,学生只会更加心灰意冷。教师应该在批评学生时,积极肯定他们的优点,釆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2.旁敲侧击的策略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某个不良行为或错误做法的时候,可以不直接提出批评,而是借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寓言,进行说理、批评教育,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做法。比如,有个别学生上课喜欢偷偷地看课外书,教师不必点名,可用提问的方式,从侧面提出批评。师:有的同学喜欢看书,这

5、是个好习惯,可是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偷偷地看课外书呢?生:不能。师: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不会在课堂上看课外书。通过旁敲侧击的问答,看书的学牛自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会再偷看课外书。3.提醒式策略提醒包括语言、眼神、手势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暗示,教师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从而修正错误。对那些胆小、敏感的学生,教师不适宜当面批评,否则容易使他们内心不安,过度紧张,心理波动大,既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达不到批评的作用。4•启发式策略有些学生的领悟力强,反应快,自尊心强,比较成熟。对于这些学生,対他们犯的错误,教师要有针対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把批评他们

6、的原因讲清楚,从而启发他们认错、改错。5.商讨式策略有些学生易怒,情绪波动大,脾气倔强。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采用商讨的方法,与他们平等对话,并委婉地把批评的意思传递给他们,避免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快。6.触动式策略总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意志力不强,常常犯错且不改正,有些甚至犯错了还不承认,推卸责任。对这部分学牛,教师…怎要态度强硬,采取触动式策略。只有这样,这些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反省,争取通过自身的努力改正错误。7•“戴功立罪式”策略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他们犯的错,教师苦口婆心,道理讲了一算筐都是白搭

7、。对于这样的学牛,教师可以罚他做一件好事來弥补自己的过失,让他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总之,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仅要谨记一些基本原则,更要批评有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才能冇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冇效的批评教育,并使学生乐于接受。(责编莫彩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