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

ID:44626723

大小:272.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 t 804-2008 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备案号: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804—2008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2008-06-25发布2008-06-2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804—2008前言本标准中棉花的采收执行了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DB34/T688-2007《沿江棉区高品质杂交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庆市种植业局、宿松县汇口农技站、东至县、枞阳县、宣州区、芜湖市农技推广中心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吴宁、胡群文、王斌、邵志刚、郑玉

2、华、姚大益、程东方、万贤宗、袁庆玲、朱烨倩。IDB34/T804—2008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抗虫杂交棉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全省棉区,主要针对安徽沿江棉区和淮北棉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34/T688-2007沿江棉区高

3、品质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DB34/T689-2007棉花化学调控栽培技术规范3术语定义本规程中抗虫杂交棉指染色体中含有BT基因的,对棉铃虫有一定抗性杂交棉的F1。4生产目标和产量构成22每667m皮棉单产100kg以上,霜前花率80%以上,总铃数每667m6~6.5万个,平均单铃重5.0g以上,衣分38%~42%。5产地条件产地要有利于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的基础条件。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缺素现象和盐碱程度较轻;土壤中无黄萎病病菌或发病程度较轻;4-10月平均温度21-24℃,≥15℃积温4000-5500℃,≥10℃持续日数220-270天;年降水量

4、1000-1600mm,具有较好的灌排条件,旱能灌,涝能排;年日照时数1500-2500小时。6主要生育期群体指标6.1生育进程育苗移栽棉花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6月初现蕾,7月初开花,8月底9月初吐絮,生育期125~130天。移栽地膜棉3月下旬~4月上中旬播种。6.2群体指标6.2.1株高现蕾期株高20cm~25cm,开花期株高50cm~60cm,盛花期株高80cm~90cm,最终株高100~120cm左右。6.2.2叶面积系数现蕾期0.3~0.4,初花期3.0~3.2,盛花期4.0左右,吐絮期3.4~3.5。6.2.3果枝数1DB34/T804—2008蕾期6

5、月中旬~7月初,植株果枝10~11台/株,花铃期-盛花期15~16台/株,盛花期-吐絮期18~20台/株。6.2.4果节数蕾期单株果节30~35个,花铃期-盛花期60~80个/株,盛花期-吐絮期80~120个/株。6.2.5成铃率盛花期-吐絮期,成铃18~25个/株以上,吐絮期成铃35~40个/株,成铃率达40%左右。7高产栽培技术7.1抗虫杂交棉要求集中连片种植在杂交抗虫棉种植区内不得种植其他非抗虫棉花品种。7.2抗虫杂交棉育苗和露地移栽技术参照DB34/T688-20077.3抗虫杂交棉地膜覆盖移栽技术7.3.1品种选择结铃性强,特别是中上部成铃潜力大、主茎节间较紧凑、

6、果枝较松散、结铃性好,铃重、衣分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抗虫杂交棉品种。7.3.2移栽期与密度一熟棉田在4月下旬至5月初移栽,两熟套种一般在5月上中旬移栽为宜,麦(油)后移栽棉移栽期应(5月下旬最迟6月初)抢栽。每667㎡沿江棉区栽1500~1800株,淮北棉区栽1800株左右。7.3.3整地覆膜前清除杂草、杂物,整平地面,旱情严重要补墒再覆膜。7.3.4施肥、覆膜基肥开沟撒施每667平方米施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碳铵20千克、硼肥锌肥各1千克(硼锌肥也可做追肥施)。用0.7~0.8千克绿麦隆或乙草胺70毫升加水60千克在平整的畦面上均

7、匀喷雾进行芽前除草,后覆膜。地膜选用0.004~0.006毫米厚度超薄膜。沿江棉区一般采取等行距种植,行距一般1米,宽行窄株;淮北棉区行株距配置组合在1.5米,麦幅0.6~0.66米,占地40%~44%,大行距0.83~1米,小行距0.5~0.66米,选择70~8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整地后按膜宽两侧拉绳开沟覆膜。畦面平整,中间略高呈公路形,地膜拥实铺平。7.3.5移栽移栽按既定的密度定距,打宕器打宕。宕深比营养钵体高1.5~2厘米。打宕时要防止损伤和拉动地膜。移栽时浇营养泥浆。营养泥浆的配制:每667平方米7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