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

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

ID:4462789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_第1页
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_第2页
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_第3页
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水稻稻瘟病及防治方法摘要:文章总结了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使稻瘟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5.1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77-1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又名稻热病,俗名火烧瘟、磕头瘟。在我国南、北方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发生率很高,多数发生在作物的叶部、节部,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

2、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1症状稻瘟病危害水稻的各个生长期,由于危害水稻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的危害相对较大。苗瘟是由种子带菌所致的,一般发生于三叶前,病苗基部呈灰黑,上部多会变褐,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砲子梗和分生砲子。叶瘟发生在整个生育期,分藥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按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病斑可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会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扩大后呈梭菜斑,病斑中央灰白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边缘褐色,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急性型病斑

3、在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该病通常会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发病。嫩叶感染白点型病斑后,形成圆形白色斑点,在气候条件有利时,会转为急性型病斑。节瘟一般是在抽穗后发生,先是在稻节上产生褐色点,后逐渐扩展变黑。穗颈瘟在初期时是褐色小点,后穗颈部变褐,会造成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里八、、O2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病菌是在稻草和稻谷上以分生胞子和菌丝体存在的形式越冬。翌年产生分生胞子,并借风雨传播到稻

4、株上,后向邻近细胞扩展,形成中心病株。播种带菌种子会引起苗瘟。菌丝在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温度26-28°Co匏子形成温限10-35°C,以25-28°C最适。在有雨、雾、露条件下会更有利于发病,有水的情况下持续6-8小时胞子会萌发。适宜温度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藥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在幼嫩期发病重。粘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3防治方法

5、3.1消灭菌源处理好病谷病草,病草收割时分开堆放,不用作盖屋,不堆放在秧田边,不用病草扎秧捆秧,垫猪牛栏要充分腐烂后再担到田间作肥。3.2做好种子消毒用1%的石灰水早稻浸24-48小时,晚稻浸12小时,10%的401早稻500倍浸2-3天,晚稻1000倍浸1-2天,或用多菌灵、强氯精浸种也可。3.3选用高产抗病品种3.3.1抗水稻稻瘟病早稻品种皖稻61,赣早粘39号、42号、41号,博优湛19号,中丝2号,培两优288号,华粘占,早58、湘早釉3号、21号、22号,中优早81号,汕优77O3.3.2抗水稻稻瘟病中稻品种滇引陆粳1号

6、,宁粳17号,宁糯4号,杨辐釉2号,胜优2号,七袋占1号,七秀占3号,培杂山青,三培占1号,杨稻2号、4号,东循101,特优689,汕优397,汕优多系1号,满仓515,泉农3号,东农419,七优7号,嘉45,秀水1067,皖稻28、32、34、36号、59号,汕优89号,金优63,汕优多系1号。3.3.3抗水稻稻瘟病晚稻品种秀水644,冀粳15号,滇釉13号、14号、40号,花粳45号,辽粳244,原粳4号,津稻308,京稻选1号,沈农9017,冈优22,毕粳37,滇杂粳2号,冈优2号,宁粳15、16号等抗稻瘟病品种。3.4加强

7、肥水管理避免盲目的过迟追肥。施肥要采取以底肥为主,根据水稻生育状况进行追肥。灌水应采取浅灌、勤灌的方法,做到促控结合,增强植株抗病力。3.5适时施药防治药剂防治工作成为农民稳产增收的关键。应以控制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做到及时喷药防治。作者简介:董丛莉(1972-),女,就职于舒兰市环城街道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