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ID:44628186

大小:190.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908-2009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908—2009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2009-04-14发布2009-04-14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908—2009前言目前,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暂无国家及行业标准,为了规范我省蚕桑生产技术,提高蚕茧质量,特制定《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起草。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陈斌孔琦张虹孙怀珍李庆宝汪剑霞汪黑铁刘太荣本标准首次发布。IDB3

2、4/T908—2009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树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及桑树栽植、树型养成、桑叶收获、桑园施肥、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桑树高产栽培的技术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4/T668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D

3、B34/T669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操作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嫁接苗把桑树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株桑树的枝干或根上,愈合后形成一株共同生活的新个体的过程称嫁接。嫁接的苗木称嫁接苗。3.2剪梢秋末桑树停止生长后至第二年春季桑树发芽前,剪去桑树枝条梢端,减少病虫害,提高次春发芽率。3.3伐条是指从桑拳基部剪去桑条的过程,分春伐和夏伐,春伐是在桑树冬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发芽前进行,夏伐结合春蚕用叶,及时进行。3.4杂交桑利用杂交优势原理选择固定的杂交组合亲本,通过种子直播成苗。4桑树栽植4

4、.1桑园土壤协调土壤养份,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全氮含量0.15%~0.2%,速效磷含量15ppm以上,速效钾含量150ppm以上,速效磷含量15ppm以上。土层深100㎝以上,达不到的需改良。4.2植前准备栽植前,按行距,挖深、宽各50㎝的栽植沟,施入基肥,每667㎡施入堆肥、厩肥、土杂肥5000㎏~8000㎏。基肥与苗根间用表土隔开。4.3选择苗木选择品种纯一,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乙级以上的嫁接苗或杂交桑苗。1DB34/T908—2009品种主要为育71-1、农桑14号、农桑12号、丰田五号、

5、湖桑32号、桐乡青、红星五号及皖桑1号、皖桑2号、丰驰桑等。4.4密度和行株距每667㎡栽植800株~1500株,拳数2400个~3600个。其中,农桑14号、农桑12号、丰田五号等大叶型品种,每667㎡栽植600株~800株。行株距见表1。表1667㎡栽植800株~1500株行株距密度行距株距类型(株/667㎡)(㎝)(㎝)115075600218060113360800216650110066100021335011333315002100434.5树型养成树型养成过程中要以主干为中心,株型整齐,支干分

6、配匀称,拳条合理分布,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树型以低干养成为主,由主干和支干组成,干高低于70㎝。第一年:桑苗定植后,发芽前离地15㎝~20㎝处剪去苗梢,培养主干,留位置均匀的2个~3个壮芽;第二年:春季发芽前离地35㎝~50㎝处剪伐定支干,每支干留2个~3个壮芽;第三年:提早用叶养春蚕,在春蚕4龄~5龄采叶后,离地50㎝~70㎝夏伐定拳确定树型。5桑叶收获5.1产量指标全年667㎡产桑叶2500㎏~3000㎏。5.1.1春蚕期(3月~5月)指标:发芽率70%以上,单条新梢数3根~4根,收获时新梢长度50

7、㎝左右,开叶15片以上。667㎡产叶1300㎏~1600㎏。要求:提高发芽率,增加单芽开叶数,促使叶片增大、增厚,新梢伸长多开叶。5.1.2夏蚕期(6月~7月)指标:平均条长65㎝,开15片叶以上,667㎡产芽叶100㎏~200㎏。要求:及时伐条,适时疏芽,留足壮芽。5.1.3秋蚕期(7月~10月)指标:平均条长150㎝以上,每条不少于12片叶。中、晚秋667㎡产片叶1100㎏~1200㎏。要求:保证枝叶旺长,延长生长期。5.1.4秋冬季(11月~次年2月)指标:每667㎡有效条8000根~10000根,平

8、均条长150㎝以上,总条长12000m以上。要求:适当多留叶片,积贮养分。5.2收获方法合理收获桑叶,收获方法及要求见表2。2DB34/T908—2009表2桑叶收获方法及要求季别收获方法及要求春蚕1龄~2龄时,选采片叶,3龄~4龄采摘止芯芽(三眼叶),5龄先后分批收获全部芽叶,5龄后春叶期也可以结合伐条收获。夏蚕期,利用疏芽叶和枝条基部叶3片~5片,疏芽后留足8000条/667㎡~10000条/667㎡;秋蚕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