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

ID:44628597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_第1页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_第2页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_第3页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_第4页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摘要:指出了污泥屮不仅含冇植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氮、磷、钾、有机质等,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Cd、Hg>As、Zn>Cu、Pb等有机有害成分以及病原菌,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污泥,可以减少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可能。分别从蚯蚓蚓种的选择、污泥处理过程中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及受温度的影响、处理后对污泥屮营养元素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污泥处理;蚯蚓;重金屈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

2、识码M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3903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共334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2亿m3/d[l]0但是伴随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按照1万t水可以产生5t含水率80%湿泥计算,我国污泥的日产量可达到7.1万t,年湿泥产量(按365d计算)为2591.5万t。污泥屮不仅含有氮、磷、钾、有机物等植物营养成分,还含有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

3、2]。污泥若未经妥善处理,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如何有效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有填埋、焚烧、土地利用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大、投资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蚯蚓是腐食性动物,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和纤维分解酶等酶类,能将植物营养素和有机质转化为有机复合肥和高蛋白,蚓粪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种群且有除臭、脱色功能[3]。利用蚯蚓处理剩余污泥,可为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提供可能。2蚯蚓品种的选择蚯蚓作为土壤中

4、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处理污泥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由于不同属的蚯蚓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蚓种,可以有效地提高蚯蚓的利用率和剩余污泥的处理效率。蚯蚓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目前,全世界已记录的蚯蚓种数超过3000种,我国蚯蚓品种冇160多种[4]。一般选择适应性强、耐受性好、繁殖迅速、食性杂、易于饲养的蚯蚓作为污泥处理的蚓种,目前国内外对赤子爱胜蚓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较多。陈学民等[5]比较了微

5、小双胸蚓和赤子爱胜蚓2种表居型蚯蚓对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及减量能力基木一致,均可作为污泥处理的蚓种。3蚯蚓处理污泥过程屮的生长繁殖状况及温度影响通过研究蚯蚓在处理污泥过程中生长繁殖状况的变化,把握其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可以有效地利用蚯蚓,从而提高蚯蚓的污泥分解处理能力。马莉等[6]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污泥与牛粪的混合物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发现污泥所占比例较大的处理中蚯蚓生长较好,增重较多,污泥与牛粪的配比为4:1时,蚯蚓的体重为17.55±0.30g,达到最

6、大值;污泥所占比例较小的处理则较利于蚯蚓繁殖,配比为1:1时,总产茧量为538.5±28.3个达到最多。这说明污泥可以为蚯蚓提供其牛长繁殖的营养元素,但对其繁殖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蚯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适应污泥环境,可以用于污泥的处理。温度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同时也影响新陈代谢的强度以及呼吸、消化、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机能。蚯蚓一般在5〜30°C温度范I韦I内活动,最适温度为20°C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韩雅莉[7]研究了温度对蚯蚓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在10

7、~30°C内,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强趋势,在30°C以上呼吸强度急剧下降,口在20〜25°C范围内呼吸强度变化最大。4蚯蚓处理对污泥的影响4.1对污泥营养元素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污泥中含有适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污泥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和磷,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农用,可引起植物和土壤的毒性反应,一且有抑制土壤中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作用。处理后污泥中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是衡量能否实现资源化和污泥农用的重要指标。刘玉齐[8]用赤子爱胜蚓直接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发现,处

8、理后的污泥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7.4%.5.1%和15.9%,利于作物的生长。经蚯蚓处理后的污泥,其EC值(0.46〜2.13s/m)增加,C/N值(8.9〜4.7)、pH值(7.70—7.05)、VS值(58.24%〜42.33%)及T0C值(323.60〜235.17g/kg)均显著下降[7]。有研究者认为EC值增加是由于蚯蚓和体内的微生物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出的矿物盐(如磷、鞍、钾)等所致。正常的EC值范围在1〜4s/m之间,EC值过高会使植物受到损伤或根系死亡。据对国内不同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