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ID:44628601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_第1页
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_第2页
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微型课教学中的几点策略和平小学陈晓琴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基木内容紧密结合。微型课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是时间较为简短(一般是10-15分钟),课堂容量较少,没冇学生参与,主要检测教师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和实际课堂教学相比,难度稍大一些。最近经历了两次微型课的赛课活动以及课后专家们精彩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在微型课中要遵循以下几点策略。一、展现亮点有高潮微型课要注意开场和收尾。开好头很重要,简短精彩的开场门后要迅速引入正题,导入

2、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切入课题要快速,收尾要快捷,在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作用的同时,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的享受。教师在课堂上行为要完整,该讲的讲,该问的问,该布置的布置,该指导的指导,该点拨的点拨,该评价的评价。这些内容都耍一一呈现,要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教师要适时引出重难点,在恰当的时机展现亮点,在5分钟左右要有小高潮,大约10分钟左右时达到高潮,约12分钟时收尾。不满10分钟或超出15分钟的要酌情扣分。

3、二、激发兴趣重主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圧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作为课堂互动重要环节的提问不能少。要注意的是,提问后要稍作停顿,还要冇简短的点评,可预设一-些学生的典型错误回答,一节完美的课并不是没有任何学生出错的课。重视养成学生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如果你上的是重点课就要在教学重点、巧

4、妙突破点上下功夫,非重点课就要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下功夫。三、教师要“演好戏”一堂课讲得好,就像演了一场好戏,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对讲课者也是一种享受。课堂中要“演好戏”重点看四个方面:1、教态自然大方,课堂上的一式一招、一言一行教态风貌更对学生冇极大的吸引力的感召力。教态是教师的肢体语言,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在上课时五官仪表、神态举止、风度情态、教师的站姿、语势、手势、气势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启唇眨眼、一颦一笑,开言动语的姿势牵动着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讲课时所体现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强

5、烈地震撼学生的情感。懒散、粗俗和矫揉造作的教态,不仅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减弱了教师的人格力量,还会对学生心理产生种种不良的影响。2、板书准确精当、体现中心和突出重难点、冇艺术性。板书设计精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设计在教学当屮其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工整漂亮的板书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2)运用彩色板书能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记忆深刻。(3)规范、正确的板书能为学生做出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老师板书很潦草,学生写作业吋也会很潦草。作为老师,我们要想让学生书写工整,首

6、先我们自己得把板书写工整一些。常用的板书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集合的方法形象地显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用直观比较的方法区别单位间的凸显教学的重难点;三是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和符号将整节课的知识点一一层现,有条理,以便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吋,就可用这种方法;四是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思考理解解决问题,它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又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因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屮很重要。应用题的教学通常采用此种方法。3、语言耍规范、准确、精炼(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创设情景、引入材料、启发

7、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人新课吋,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审题入手、类比、迁移导入新课吋,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吋,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莆且耐人寻味。(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讲授的优劣,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技能。课堂讲解吋,教师耍注意抓住语言的逻辑性、透辟性和启发性。(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总结、归纳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是在某个定理、概念、原理讲解之后,通过归纳

8、使学生得到一个清晰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语言主要是分析事实,适当穿插演示,采用的方法多以讲解、直观演示为主。另一种则是在全课结束时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全课的脉络、主要内容和概念,然后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运用概念的能力展示其内在联系。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的归纳、总结,教师的语言都应力求体现精炼性、平实性和延伸性。4、过渡语也不可忽视,要自然过渡,不留痕迹,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新意,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精神,诸如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