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ID:4462875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诗歌教学摘要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育•备受关注,其作为美的艺术,教师可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感受诗歌或华丽或朴素的语言美;间或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诗歌或轻缓或激昂的音乐美;又或通过大胆想象,体味诗歌或恬淡闲适或雄伟壮阔的意境美。关键词: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蕴藏着古往今来不同的审美意识,有着无尽之美。故而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中,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重视。那么在小学阶段,诗歌教育便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对于如何让小学生耳濡冃染,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欣赏美、感悟情的能力便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笔者执教时间尚短,只得出以下几点

2、粗浅观点:一、品词,体味诗歌语言美诗歌语言洗练,并且极具形象性,通常一个字、一句话中就包含丰富的内容以及极重的个人色彩,古今中人的遣词造句是有所不同的,古人诗屮往往参杂着一些生僻字,让人不得其意,口一些古今异义字的出现,也让人无法体味诗意。鉴于小学牛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理解能力也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望洞庭》中有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教师在讲这首古诗时,就须注意对于“和”字的理解,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岀疑问,是否可以将“和”字改成“映”字,为什么?然后再一点一点启发学牛“和”字表现了水天一色的融

3、合的画境,体现了水国之夜空灵、飘渺、宁静、和谐的境界,而“映”字的意思一般,不及“和”字品起来有味道,表达不岀水天一色的融合和意境。这样将来,学生便可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这就是我们教学屮常见的质疑教学法。在阅读古诗吋,常会碰到一些由简单词组成的生僻古意,以学生目前的知识构成是不足以理解这些牛僻古意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的亲自讲解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有一首古诗《小池》,其中写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轻柔。”“晴柔”一词,拆开来看,似乎很简单,但是却是晴天柔和的风光的意思。还有在《元日》当屮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I口符。”中的“瞳瞳”就是俩偏字,指日出时光亮而又温

4、暖的样子。其中“桃符”指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作春联。古诗中的语言美包含众多,如繁复美、简练没以及色彩美、声韵美等等,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词语的阶段,故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诗歌的语言教学,力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牛感受古诗的魅力。二、诵读,感受诗歌音乐美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其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最初,诗和歌不分,诗和咅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就如

5、黑格尔所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乐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于意彖的华丽辞藻更为重要。”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美的同时,还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咅乐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细细感受。诗歌不读出口,不足以见其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峨眉山月歌》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因而在朗诵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低沉,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以《元□》为例,“爆竹声屮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1口符。”寄托了作者辞【口迎新的快慰以及喜悦之情。故而在朗诵时

6、,语速要轻快、语调要活泼,以此来表达新年的喜悦。还有《小池》则以愉悦轻松的语气来读出诗人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但相对《小池》而言,同是描写自然风光,在阴诵《望庐山瀑布》时,应该要读出磅礴之气势,从而读出诗歌“三千尺”、“落九天”的错落的音乐Z美。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辅之以配乐朗读的形式。音乐与诗相伴而生,诗歌木身具有韵律节奏,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能烘托和谐的诗意氛围、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感染力。教师在为诗歌朗诵配乐时,要注意择取的乐曲是否与诗歌情感和谐,如在教学《望洞庭》时,我为其选配的是肖邦的《夜曲》,清幽宁静的乐咅泛起,闭上眼睛,仿佛就可感受夜晚的宁静

7、恬淡。在教学《池上》时,我选择《渔舟唱晚》为背景音乐伴奏。《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让学生在筝曲中感受朴素乡村之中的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由于诗与歌渊源颇深,故而其节奏感很强,诗中不乏一些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力求诗歌的外在节奏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使得诗歌具有其他的文学体裁所不具有的音乐之美,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品味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