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

ID:44628934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_第1页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_第2页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_第3页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_第4页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教学法王尚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常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力求改变教科书屮那种“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来”的解答,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教师那种“像是天才的魔术师”式的表演,暴露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改变学生冷眼旁观、被动接受的角色,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学习的过程中來。变照木宣科为乐教、善教,变机械学习为乐学、会学。下面谈谈我对“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一、提岀问题,激疑诱趣是“问题教学法”的出发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

2、点是一问。”“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问题”。教师提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巧妙,启人心智,要起到“一石激起T重浪”的效果。如何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诱导学生提出冇价值的问题、形成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1、提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发认知冲突,造成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丁求知的急迫情景。例如:在研究平而的基本性质,引出公理和推论Z前。我设计如卜•问题: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平的桌面上,可以看到直尺边缘都落在桌面上,为什么呢?-•根笔直的铁丝穿过圆锥面冇两个公共点,而铁丝并不都在圆锥侧面内,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公理I

3、为什么叫平面的基本性质呢?为什么老人们要拄拐杖?(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平而)等等。对这些H常生活屮的事例,似能作答,却又欲答不能,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生活中的事例,因为我们的知识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而不是一味的枯燥说教。2、将学生一贯的错误认识暴露岀来,将学习重点内容以问题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造成学生急于纠错的心理,而且使学习目的明确,冇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两角和茅的三角函数”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sin(60°+30°)=sin60°

4、+sin30°对吗?cos(60°+45°)=cos60°+cos45°对吗?学生计算后发现不对,这吋教师提出问题:角。+13的三角函数与角a、B的三角函数之间有没有关系?若有,有怎样的关系?能够口己证明吗?(这是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这样顺理成章地引向问题的研究,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最活跃的状态。3、将教科书的结论性问题变为探索性问题。在学习“数学归纳法”吋,教科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那么这n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n)=n(n-l)/2,对此题目可先

5、显示背景,某地有n条直线形的铁路线,在每两条铁路的交点设有一个车站,最多能设多少个?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上例,再让学生独立地探索结论。这样就可以把结论性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认知新的知识。4、运用特殊(一般)化、类比联想、逆向思维、归纳猜想等来发现问题。在讲“两面垂直的性质判定定理”,学生回答后在接着问: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是否经过另一个平面的-•条垂线呢?通过逆向思维形成问题情景。Q丄B吋,B内有垂直于Q直线吗?怎样的直线才垂直于平面Q呢?a丄B时,在平面B内任取一点作垂直于平面a的直线都在平面B

6、内吗?再如:讲“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一课时,先复习公式Su+b、C.+b、T+然后接着问:当a=0时,角2。的三角函数与角a的三角函数有何关系呢?通过特殊化來形成问题情景,这样既口J以加强询后知识的联系,更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暴露思维过程,分析研究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重点“数学是思维的休操”。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组织学生独立的认知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概括和做出结论,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与分析研究问题能力是“问题教学法”的主体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发现过程进行合理的科学处理,暴

7、露给学生,使其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1、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推理的基础,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概括、分析、抽象,自己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屈性,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尝试卜•定义,其效果远胜于教师的讲解。例如,我在教学“异面直线所成角及距离”时,设计如下问题:(1)直线a、b>c、d屮每两条是怎样的位置关系?(d//c,b、c交0点,a)(2)a与b、c、cl的位置关系中差别是什么?(一是倾斜程度不一样,二是远近程度不一样)(3)如何寻找两个合适的几何量來

8、刻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倾斜程度和远近程度呢?(4)倾斜程度如何刻画?(角)要得到角应如何做?(平移)平移有哪些方法?0位置的不同会不会影响夹角大小?(不会)(5)远近程度通常用什么量來刻画?(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何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