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

ID:44629053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_第1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_第2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_第3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探究式教学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数学学科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获得科学研究过程的直观体验,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分析。【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应用探究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其将直接对我国的高科技建设与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相关丁•数学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在数学探索的活动中逐渐形

2、成的。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中來,也能够极大地满足小学生对于探索的兴趣与欲望。一、探究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在整个探究式学习模式过程中,始终都着力于学生的“学”,其学习的活动主要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的,尤其注重学生的主动体验、探索与创新过程。显然,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具备了较强的探索性与研究性。通过实践得知,探究式学习方式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具备了以下儿种作用:一是能够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将给予学生尝试与探索的时间

3、与空间。虽然探究式学习屮所产生的结果不一定完全与科学家的研究结果相同,但这仅仅是课堂效果,并不是对社会的发现或发明。显然,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口身的成长而言,必然将是一种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对于数学信息的收集能力与处理能力。同时,整个过程都是以探究课题为主题的,学生依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对于数学学习具冇•定作用的信息,从而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体验到这些信息対于最后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式”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游戏必

4、然是其酷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如果将“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结合必然将冇效地激发学牛的兴趣。而如果将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游戏活动中,这种“寓教于游戏”的模式,必然让学生产生7非”“愤”的心理状态,产生对学习的迫切需要。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制作,并在每一类三角形中的各个角分别标上相应的度数。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故作得意地告诉学生:“只要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手中的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和的度数,老师就可以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不信,大家可以试试此时,学生纷纷告诉了教师自己手

5、中三角形某两个角的度,教师则一一准确无误地冋答出,学生对于老师这样的能力感到了惊讶,感到了神奇。那么,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必然将产生这样的疑问:“三和形内如的度数具有怎样的规律呢?”显然,在这种强烈的学习动机与问题意识的驱使之下,学生肯定会积极主动地去对相关知识的规律进行深入探究。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式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实际生活当中的很多事例都与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为什么自行车的三角架要做成三角形的?平行的两条铁轨为什么不会相碰?等等。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如果能够

6、合理地借用这些学生在实际生活屮司空见惯的事例,并加以适当地加工与编制,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为学习探究新知识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顾客和售货员。让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单价为2元5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么找钱?实收5元钱,应找多少钱?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如,在“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地画岀若干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这些三角形拼出自

7、己所喜爱的图案(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几幅已经拼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与了解三角形的不同表象,从而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百米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测量。于是,某小组成员在共同的讨论下设计出了这样的方案:“通过测量,课桌长约1米,那么我们将10张课桌并列,则为10米。所以得知,100米的长度大约就是100张课桌的长度。”虽然这样

8、的计算并不精确,但学生必然能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100米的概念。相信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将更加顺利。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