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

ID:44630091

大小:240.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_第1页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_第2页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_第3页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_第4页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DB441900 T 06-2006 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7.080B31DB441900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号:376—2006广东省东莞市农业地方标准DB441900/T06—2006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2006-05-10发布2006-09-01实施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1900/T06—2006前言香蕉组培技术自八十年代获得成功后,由于该技术能保证种质纯正,与传统的吸芽繁殖相比,通过组培苗繁殖具有生长迅速,长势整齐一致,便于生产管理,缩短采收期,病害少,产量增加30%~50%等优点,因而深受广大蕉农的欢迎。但因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市场上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香蕉产量,为确保香

2、蕉脱毒组培苗的质量,规范香蕉脱毒苗市场,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东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为:郑健临、陈春满、王方正、王晓宁等。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06年5月10日。DB441900/T06—2006东莞香蕉脱毒组培苗质量标准1范围本标准的“香蕉”指栽培上广义的“香蕉”,即香芽蕉(亦简称香蕉)、粉蕉、龙牙蕉和大蕉四大类中的香芽蕉。本标准规定了香蕉脱毒苗的定义、分类和分级、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不带香蕉花叶心腐病(CM

3、V)和束顶病(BBTV)病毒香蕉脱毒苗的生产。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脱毒组培瓶苗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并经病毒检测后不带有花叶心腐病和束顶病病毒,在培养瓶中生长且已达假植标准的根、茎、叶俱全的完整香蕉小植株。2.2营养袋(杯)苗香蕉脱毒组培瓶苗分级假植于装有营养土的特定规格营养袋(杯)中,在隔离良好的条件下经精心管理所培育而成的、可出圃供大田定植的香蕉小植株。2.3变异株指与正常植株相比,株型矮化,叶片短圆;或株型纤弱,叶片较细、长,叶面不规则凹凸,叶片扭曲;或叶片部分缺绿呈花叶状等主要特征表现异常的植株。2.4变异率指生产不正常的植株数和总植株

4、的比率。2.5带毒率指经病毒检测后带病毒的植株数占所检植株总数的百分比。1DB441900/T06—20063分类和标记3.1脱毒苗按繁育过程分为香蕉组培瓶苗和营养袋(杯)苗两类。3.2香蕉组培瓶苗按质量要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级别;营养袋(杯)苗按质量要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级别。4质量要求4.1香蕉组培瓶苗的质量要求见表1。表1瓶苗的质量要求指标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假茎高,cm4.0~4.93.0~3.9≤3.0假茎粗,cm0.30~0.390.25~0.290.25叶片数≥43~4≤3假茎基部颜色绿色或浅绿色绿色或浅绿色绿色或浅绿色变异率,%≤2.02.1~3.

5、03.1~5带毒率0品种纯度,%≥99≥98≥964.2营养杯苗的质量要求见表2。表2营养杯苗的质量要求指标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假茎高,cm≥4025~4015~25假茎粗,cm≥1.81.2~1.80.6~1.2叶片数13~157~134~6叶色正常变异率,%≤2.02.0~3.03.1~5.0带毒率0品种纯度,%≥99≥96≥955试验方法5.1病毒检测方法5.1.1抗原的制备对照上清的准备:采集香蕉病叶1.0g,加入液体氮冷冻研磨成粉末,加入5.0mL研磨缓冲液,转入10mL离心管,12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将得到的上清用做抗原和阳性对照。待检测香蕉植株上

6、清的准备:采集需检测香蕉植株的叶片,采用相同方法得到上清,取上清检测待用。5.1.2抗血清的置备鉴定病毒的置备(自己提纯病毒,要求纯度达到95%):取1.2ug提纯病毒加入10mL福氏不完全佐剂(无水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之比为1︰4)进行完全乳2DB441900/T06—2006化,所得就是抗原,置-20℃保存备用。免疫程序:免疫前对家兔采用耳静脉取血,作为ELISA反应时的阴性对照血清;随后免疫家兔。第一次取2mL乳化抗原(含300ug抗原CP),采用背部多点皮下注射的方法免疫家兔;第一次注射后7d,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剂量第二次免疫家兔;第二次注射后7d,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剂量

7、第三次免疫家兔;第三次注射后7d,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最后一次注射后10d,采用颈动脉采血,收集血液;4℃血液处理及保存将采集的血液于室温放置60min,然后于4℃过夜;将析出的血清取出,于室温4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的甘油,混均后分装;密封,配-20℃保存,这就是抗血清。5.1.3检测取置备的抗原200uL,加入到酶联板,37℃放置2h,倒掉上清液,用力扣干酶联板。然后加入200uL的PBST洗液洗5min,倒掉洗液,用力扣干酶联板,洗板重复三次。加入200uL的封闭液,37℃放置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