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ID:44631428

大小:310.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1 T 900-2009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5.020.20B38DB51注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900—2009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TheProducingTechnicalProcedureonSzechuan-fritillaryBulb2009-03-05发布2009-03-10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900—2009目次前言.................................................................................II1范围........................................................

2、........................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条件........................................................................15栽培管理技术..........................

3、..............................................16病虫害防治..........................................................................37采收与采后处理......................................................................3IDB51/T900—2009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大学华西

4、药学院、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红非、王曙、张让琴、刘震东、刘潮、李云发、许玉琼。IIDB51/T900—2009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川贝母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与采后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川贝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DB51/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

5、338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川贝母Szechuan-fritillaryBulb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和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要分为松贝和青贝两个规格。3.2松贝鳞茎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

6、和小鳞叶1枚~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灰褐色的鳞基盘。3.3青贝鳞茎呈扁球形,高0.4cm~1.4cm,直径0.4cm~1.6cm,表面灰黄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枚~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4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DB51/336的规定。适宜于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原草甸地域。年均气温0℃~6℃,年无霜期大于90d,年均降雨量400mm~700mm。海拔高度2600m~4000m。土壤耕层厚度为30cm~40cm,有机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5栽培管理技术5.1备种5.1.1种子采收果实的收取以种子是否成熟饱满为指标,

7、从七月中旬植株花谢、果皮颜色转为枇杷黄(深黄)色时起陆续采收。采收时,截取果穗,捆成束,晾于阴凉干燥处备用。1DB51/T900—20095.1.2种子处理流水浸种:将当年采收种子于播种前置于低于5℃的水中浸泡处理20d~30d。草木灰浆浸种:将当年采收种子与草木灰浆(草木灰与水的比例为1∶1)混合均匀,置于低于5℃温度下放置30d以上至第二年春播。5.2播种5.2.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厚、腐殖质丰富的地块,每亩施有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