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

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

ID:44633570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_第1页
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_第2页
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_第3页
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血病•中医肿瘤治疗方法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俗称“血癌”。传统医学中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恨据片血病贫血、发热、岀血、淋巴结或肝脾肿人等临床表现,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庾学可在历代医学著作中找到冇关记载,如在由东汉庾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有关“虚劳”的论述与该病的典型症状及体征相符。以后宋代《圣济总录•虚劳门》、清代《温病条辨》等医著均有有关论述,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医学对于治疗木病,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特点,即调整患者整个机体的偏盛偏衰,此外,

2、还可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经近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药少西药含用治疗白血病nJ发挥备自的特长,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西多j,为现代临床治疗白血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此外,尚有部分气功、针灸、中成药等方法可用于治疗白血病。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在传统医学屮称谓不一。在屮国传统医学屮,屮医学可将其归属于“虚劳”“急劳”“伏气温病”“痰核”“症癥”“积聚”等范畴。白血病根据1976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公布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年龄调整发病率(男性),最高的国家仍是美国(6.8〜9.3/10万)、扁典(7.6/2

3、0万)和新西兰(7.4/20万),英国则居中(4.6〜5.8/m万),印度最低(2.4/10万),中国的白血病发病率与亚洲国家相近而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中国的调查结果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为3〜4/10万,其中以急性白血病较多见,约占全部白血病的三分Z二,其次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与遗传、病痔感染及:其他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氯霉素、苯和某些农药屮毒等有关。1・中国中医治疔(1)药物治疗1)气血两虚证。主证:头昏,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气短,冃眩,耳鸣,唇叩色淡。懒言,自

4、汗出,其至瞼腿酸软,妇女经血涩少或闭经,面色苍口或萎黄无华,皮肤可见出血点。舌质淡或淡胖,苔薄自,脉细软或略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当归,川茸,熟地黄,白芍约,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生姜3片*,人枣1枚。体虚乏力者加黄茂、枸杞;出血者加阿胶、小蓟;眠羌者加远志、五味子;分析:方中用参、术、苓、草补睥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茸入血分而理气,则当归、熟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牌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医学教'冇网搜集

5、整理。2)气阴两虚证。主证:头晕乏力,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多梦,甚刚消瘦,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滑泄,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二至丸(《医方集解》)。人参,麦冬,五昧子,女贞子,旱莲草。若阴虚重于气虚,人参可改用北沙参,加龟板;若阴虚及肾,川六味地黄丸加减;兼见热毒之证,加青黛、口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分析:生脉散中人参甘平,补肺,人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以安神;五味子酸涩收敛,三味合用,取其益气牛津,使肺润津生,

6、气阴两复。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功能补肾养肝,用治肝肾阴虚之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热毒炽盛证。主证:壮热,烦躁,头晕唇焦,口舌生疮,周身骨痛,或见发斑®I血,神昏谓语,小便黃赤,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舌红或紫,津少,边有瘀点,苔黄或灰黄,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黄连,黄苓、黄柏、梔子。白血病热毒炽盛证多见干急性白血病,往往兼见出血、肺部感染、口腔演疡等备类兼症,若见高热不退,可加用

7、知母、石膏;出血较多,酌加仙鹤草、茜草、三七粉等,加强止血作用;感染,加银花、连翘、板蓝根;见口渴少津等伤津之象,须时时顾护阴液,可加用西洋参泡服。分析:本证Z病机为热毒壅盛,且充斥弥漫三焦,故用黄连、黄苓、黄柏直泻上、中、下三焦之火;梔子通泻三焦之火,兼能导热下行:犀用清心、凉血、解毒;生地养阴清热,配合犀角凉血以止血;赤芍、丹皮既能凉血,乂能散瘀。全方泻火解毒与凉血活血散瘀同用,而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热瘀毒证。主证:胸闷,纳呆,头昏,跛软,发热或不发热,面色苍白,倦怠乏

8、力,皮下可见出血点或瘀斑。重者可见骨痛如刺,面色晦暗,唇暗淡红。舌质暗,边有瘀琏,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合四苓散(《明医指掌》)、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黄苓,黄柏,梔子,口术,茯苓,猪苓,泽泻,五灵脂,蒲黄。痰湿重者,酌加贝母、瓜篓、竹茹、陈皮、半夏等;热毒重者,加青黛、自花蛇舌草、大青叶、七叶一枝花、土大黄等;用卑虚湿阻者,可加党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