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

ID:44637628

大小:44.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_第1页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_第2页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_第3页
资源描述: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甲状舌管憂肿的CT诊断[摘耍]冃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28例均位于舌骨上下水平,22例位于颈前正中区,6例偏左;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囊性占位,22例病灶呈低密度,CT值<20HU,6例囊肿密度偏高,CT值为30〜40HU;28例囊肿壁均光滑整齐;6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囊壁未见增厚。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対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并可应用于临床。[关键词]甲状舌管囊肿;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6.9[文献标识

2、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083-02甲状舌管囊肿(TGC),亦称舌甲囊肿,是甲状腺先犬畸形的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可发牛于甲舌区、胸骨上区、舌骨上区及舌根,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查阅文献并分析28例患者资料,探讨叩状舌管囊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基础及CT表现,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10年3刀甲状舌管囊肿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5〜74岁,平均42岁,15岁以下4例,15〜20岁8例,20岁以上16例;发病时间为10d〜10年。1.2临床表现患者均因颈部肿块就诊,6例短

3、期内生长加快,12例岀现吞咽困难,多数无自觉症状,28例均无红、肿、热、痛表现,28例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1.3检杏设备与方法28例患者采用GESynergyplus或GELightspeed扫描,常规扫描参数为:层厚、层距3.0mm,扫描条件120kV、130mAs,扫描范围从C3上缘至C6下缘水平;其中6例做增强扫描,造影剂用量为80〜100ml,注射速率为2〜3ml/s,延迟30〜35s。2结果28例患者CT表现中,22例位于颈前正中区,6例偏左;6例位于舌骨前方,10例位于舌骨及甲状软骨前方,6例位于舌骨下方,6例位于舌骨上方;囊肿最大直径4.0

4、X3.0cm,最小者肓径约0.9X1.0cm22例平扫,囊壁均光滑,囊内密度基本均匀,呈低密度,6例CT值较高,为30〜40HU;2例囊内有分隔;6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囊壁未见增厚。单纯舌骨囊肿:舌骨前方中线处见一囊性低密度灶,类圆形,界清,直径约2X3cm(图1);舌骨中线水平偏左见一囊性低密度灶,椭圆形,界清,内见分隔,邻近骨质无界常,直径约2X3cm(图2)。舌骨囊肿伴骨质吸收(图3):颈前正中偏右侧、舌骨水平类椭圆形囊性低密度灶,界清,舌骨包绕其屮,局部骨质吸收破坏,最人径约4X3cm,病灶向后延伸入会庆前间隙。舌骨囊肿伴分隔(图4):甲状

5、软骨水平中线处见一囊性分隔低密度灶,界清,直径约4X3cm,邻近骨质受压推移,病灶向后延伸入会厌前间隙。3讨论3.1发病机制甲状舌管始于甲状腺原基,胚胎第4周原基组织开始下降,并向前发育成甲状舌管或甲状腺囊,此囊上止于舌盲孔,向下发育成卬状腺。到胚胎第6周,卬状腺与舌盲孔Z间的管状纽织开始萎缩追化。如果笫10周后甲状舌管没有完全消失,成为长短不等的残留管状组织,以后便冇可能发展成为甲状舌管囊肿[1]。冇时甲状舌管囊肿还可合并舌根及颈前异位卬状腺,同时反映了甲状腺原基组织下降异常及甲状舌管不退化。3.2临床表现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约1

6、/3的患者在出生后即存在[2],但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木组患者发病年龄为5〜74岁,临床上可于颈前扪及肿块,多为圆形,表而光滑,边界清楚,质柔软,具囊性感,可活动,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病变位置不同,可有相应的临床症状。高位者可有发音或呼吸困难;囊内容物增多时,舌内和颈部可有压迫感;若继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若囊肿穿孔则形成甲状舌管痿,痿管可长期不愈。3.3病理基础与CT表现的关系TGC发生于舌根到颈静脉切迹Z间这一特定区域,病灶多冇完整的包膜,龔壁为纤维组织包绕而成,壁较薄,囊内壁町衬有假覆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细胞,

7、上皮内冇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可冇炎性细胞,囊壁可冇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黏液样、胶冻样物质,其内含蛋口质或胆固醇等。因此,TGC在CT上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薄,与周围分界清楚,囊内为均质液性,其密度可依内容物蛋口质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如伴感染时,密度可增高,囊壁可增厚,明显强化,相应邻近器官可压迫推移。木组患者6例蛋白质含最较高,CT值为30〜40HU,1例左侧甲状软骨受压移位,2例舌骨局部受压,4例甲状软骨略吸收,2例囊肿进入会厌前,6例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囊壁未见增厚。3.4诊断标准从振杰和赵汉田[3]提出5点诊断标准:

8、①典型的发病部位:病变位于舌盲孔与甲状腺Z间,多分布在舌骨上下;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