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

ID:44638758

大小:34.3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4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_第1页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_第2页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_第3页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_第4页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漫谈学校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摘要】研究表明,在专家指导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下将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安排在功能完善的家庭中抚养,这些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与在行为治疗专业机构中的成效一样好。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灵活运用来访者所有的社会关系,联合形成支持系统,通过改变个体所在家庭的功能状况,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行为。【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咨询关系;咨询目标一、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1•人性论。'‘性本恶”的哲学观点在精神分析学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性本善”的哲学观点认为人生如白纸,后天的污点是人为画上

2、去的,在西方充分体现为洛克的'‘白板说”。“性本善”的人性观让我们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相信事者自己有能力面对、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并且陪伴他们共同成长,一同寻找获得问题解决的方式的最佳途径,整合生活周围可利用的任何支持系统。而所有的过程都是以当事者为中心的,即当事者是计划方案的制订者、行动的执行者、结果的反思者。所有的过程都伴随着当事者对自己行为、情感、认知的监控与调节。2•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影响。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

3、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比如家庭治疗理论中强调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行为与情感、价值观的动态交流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它并不能静态地分析个体本身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现成的咨询技术有哪些,再往面对的当事者身上套,而是在这个家庭动态系统背景下,探讨个体成长发展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控制论强调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是为了促进某个受控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获得信息反馈,达到预定的目的。如家庭治疗坚持中立及平等的价值观,即在家庭治疗中,应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不对家庭成员谁对谁错进行评判和工作者平等地对待家庭成员,

4、以及要引导家庭成员构建家庭成员地位平等的家庭氛围。(二)心理学基础一一主要是积极心理学所谓“积极心理学”就是对人的认识的根本转变。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主义,都是把人放在机械位置上,人似乎是没有灵性的。咨询师在面对当事人的时候是抱着“我是一个助人者”这样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展现在当事人面前。换句话说,他们不相信当事人能够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和能力;相反,正因为缺乏这样的能力所以才找到咨询师,前提条件是只要给予当事人足够的支持系统。笔者强烈赞同人本主义的观点,虽然有点理想化。在运用到实际的心理咨询中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

5、力,因为当事人内心总是会受到生活事件的刺激而产生抵抗情绪和自我防御本能一一毕竟让已经形成的习惯改变是很痛苦的,这样的治疗过程又总是伴随着“前进三步后退两步”的缓慢前行,尽管这样的理论对于咨询者的要求是如此之高:要深入性理解(empathiclisteningandunderstanding);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把握适当的时机自我暴露;选择最佳的挑战当事人的方式;情感上永远表达“我与你在一起(I'malwayswithyou)"。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大多数人的痛苦与不快乐都是由于朋友、同学或者教师、家长的不理解、不认

6、可而产生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自我冲突等负面情绪,情绪调控能力强的人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并且学会适应面对,但这是否能真正使一个人积极向上并有意义地生活,我们并不能确定,所以才会在很多年之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适应性问题、人生迷茫等。笔者认为除了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剩下来的所有人都适用于积极心理学,它只强调被人自身忽视的那部分潜能与资源的挖掘,是“问题”,不是"缺陷”。积极心理学犹如心理学领域中的一抹春色,摆脱了实验室铜臭般的机器、认知学习只关注知识经验在大脑中的建构,它将人作为生活在意义里的主体、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自我内部系统与

7、环境外部系统交互作用中获得一生的发展与完善。(三)社会学基础以家庭治疗为例笔者不赞成根据家庭结构不同划分家庭类型。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基本的动力系统,它是在发挥功能的基础上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很多时候家庭并不能严格地划分为哪一种类型,可以说所有的家庭都是在两端连续体的某一个位置上。如Beavers系统模式(BeaversSystemsModel)与环状模式理论(CirclePlexModel)是从静态角度分析各家庭功能发挥情况以及它对个体行为方式、情感、人格发展的影响。笔者更倾向于McMaster家庭功能模

8、式,它认为“对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情绪问题的直接产生影响的不是家庭系统结构方面的特征,而是家庭系统实现其各项功能的效果。家庭实现其功能的效果越好,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好”。家庭为实现基本功能,包括物质与精神上的,必须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能力、情感介入程度、行为控制。笔者认为个体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