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

ID:44639557

大小:7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4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_第1页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_第2页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_第3页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_第4页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初宋荦诗学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初宋荤诗学思想研究摘要:清代是屮国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论争,都呈现出繁荣局面。作为清初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一一宋荤不仅诗歌创作颇丰,诗学思想亦颇具特色。在不同的时期,对诗歌发生论、诗学宗法论及诗歌发展观等诗学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体现出清初作为清代诗学复兴过渡期的时代特点,值得深入探讨•关键词:清初;宋荤;诗学思想中图分类号: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9-0109-06清初是清代诗学复兴的重要过渡期,这期间经过众多诗人的努力,使得诗歌这一传统文

2、学形式再次蓬勃发展起来。作为大吏兼诗坛大憲的宋荤,便是这一过渡期中较有影响的一位诗人,尤其是“宋荤开府江南时的'提倡后学',对江南诗风的影响,确有渔洋当年在扬州时的气派。至于宋氏一生所关联的诗界活动,更足以反映清诗在前期的衍化过程[1](P539)然而,学术界対其诗学思想及文学活动的关注并不充分,鉴于此,本文将宋荤的诗学思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宋荤(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西陂,乂署绵津山人、沧浪寓公、西陂放鸭翁等,河南商丘人。生于簪缨世家,幼即从乃父宋权学为声律。年十四,以大臣子入为顺治帝侍卫。顺

3、治八年(1651),随侍父权致仕归里,与贾开宗、侯方域、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重开雪苑社,“雪苑六子”之一。康熙三年(1664),授湖广黄州通判。历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以吏部尚书致仕。为官能持大体,喜奖掖后劲。少喜为诗,老而不倦,故而郑方坤在评论康熙时期诗坛情况时说:“当新城(王士?)雷动风行之日,求其别开生面、旗鼓相当,而风流宏长、力能为一代主持文柄者,恐亦舍西陂一老别无替人也。”[2](卷2)亦可见宋荤诗歌创作与诗学活动在当时的影响。宋荤的诗学思想除了一部分集中反映在他的《漫堂说诗》

4、中,其余则散见于他的序跋等各体文屮,而这些文章却大多没有收入《西陂类稿》屮,这也是造成宋荤文学思想研究相对单一的重耍原因。我们以《漫堂说诗》为基础,结合笔者在整理《宋苹全集》的过程中辑佚的单篇只言,试图对宋荤的诗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探讨。大致來说,宋犖的诗学思想主要休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以“性情”为核心的诗歌发生论;其次,宗尚唐音与“转益多师”的诗歌宗法;最后,“一代各冇一代之诗”的诗歌发展观。一、“诗者,性情之所发”“性情”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历来为诗人和理论家们所重视。明代诗学有关“性情”的理

5、论总体可以分为两派,七子派注重诗歌的形式技巧,忽视诗人的性情及其対诗歌形式的作用,这种离开性情谈形式遂导致诗坛的空疏之风;而公安派则针对七子派的偏失,卞张性情优先,强调性情在诗思中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形式风格木身的传统与继承性,站在传统审美的角度看,是陷入了俚俗。”[3](P104)进入清代,“性情论”仍然是诗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从诗坛名宿到一般诗家多有论述,比如虞山诗派与云间派、西泠派就有关于性情与性格木末、主次之争。钱谦益倡言诗木于言志,虽未明言性情二字,但他继承公安派余绪主张性情优先是很明显的。黄宗羲认

6、为性情是诗之根本,“诗之为道,从性情而出。性情之屮,海涵地负。”[4](后集卷1《寒村诗稿序》,P408)乂言“诗以道性情,夫人而能言之,然自古以来,诗之美者多矣,而知性者何其少也。盖有一时Z性情,有万古Z性情。”[4](四集卷1《马雪航诗序》,P529)不仅认为诗歌是性情的表达和体现,还对性情进行了合乎儒家政教精神的限定。王夫之在理学思维下的“性情说”则云:“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屮尽冇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5](卷5,P1440)对“性”的内涵归之于“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

7、”,亦是儒家精神范围Z内。周亮工批判了明七子及其末流重形式(格调)而轻性情,认为诗是性情的表达:“古人为诗未有舍性情而专言格调者,今人好称格调而反略于性情,此诗所以不古也。夫诗以言性情也。”[6](卷13《西江游草序》,P550)王士?将“吟咏性情”之性情纳入其“清幽淡远、典雅含蓄”[7](P6)的神韵诗学范畴中。其他如施闰章、宋琬、叶燮、陈祚明、贺贻孙等清初诗人也都有一些关于诗歌与性情的论述。宋荤论诗首推“性情”,他在《漫堂说诗》中起始便侣言“诗者,性情之所发”,认为诗歌是性情的外化物,作诗要冇感而发,因性情

8、而发。虽然在《漫堂说诗》中没有对性情做深入的探析,但其有关性情的言论仍然能从他处寻绎而得,比如,他在《熊司空归FT1草序》中又言:《大序》有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又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则,诗也者,性情之表也。唯情境有时而迁,则诗体亦因之而变。大司空南州蔚怀熊公,早岁登朝出入禁阀,其为诗多舂容博大,音协黄钟,迨夫扁舟南归,望故里之桑麻,忆平生之亲旧,徜徉岩壑,歌咏太平,其为诗又孤高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