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ID:44642427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_第1页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_第2页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_第3页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_第4页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6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均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参照《中药新约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温针灸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3例;常规针刺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4例,无效8例;经统计学分析u=2.6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肩关节周闱炎;温针灸;针刺疗法;临床研

2、究肩关节周围炎属屮医学“痹证”范畴,亦称“漏肩风”“冻结肩”等,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建设规范命名为“肩凝症”[l]o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2]。中医治疗肩关节周闱炎方法多样,疗效确切。笔者对温针灸及常规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63例,其中男16例,女47例;年龄39〜63岁,中位数51岁;病程1〜7个月,中位数4.5个月。病因有外伤史者5例,受风着凉史者8例,

3、无明显原因者50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版)》屮肩凝症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lh①50岁左右发病,女性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启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③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④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发病后尚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③同意参与木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①肢体严重畸形者;②合并骨折、脱位需手术治疗者;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④操作部位皮肤条

4、件不能满足治疗者。1.5脱落标准①依从性差,未能遵守治疗方案或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②治疗过程屮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屮止治疗者。2方法2.1分组方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2治疗方法2.2.1治疗组温针灸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体位:取坐位;②取穴:以阿是穴、启?及启?为主穴,局部加取肩贞、启前及天府穴;远道加取合谷、阳陵泉,病程长者加取足三里、太溪;③针法:取28号毫针,长度25-40mm,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

5、于皮肽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I韦I,捻转得气后,将长度为2cm的艾条插到主穴的针尾上,下端点燃,每一•段为1壮,每穴2壮,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④注意事项:患者釆取舒适的体位,医者要认真严肃、专心致志、手眼并用、准确取穴,切勿掉以轻心、草率从事;另外,施灸时应该避开浅在血管,筋腱所在部位,或外伤所致的疤痕;加强无菌管理,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2.2.2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体位、取穴及针法与治疗组基本相同,得气后主穴未行艾灸治疗,留针25min02.3疗效评定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眉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肩部疼痛消

6、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好转: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I韦I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及疗效比较使用x2检验,年龄及病程采用t检验,疗效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Q二0.05。3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屮未出现其它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由同一治疗组根据疗效评判标准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74,P<0.05),说明相对于普通针刺,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更佳。见表2。4讨

7、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多因口久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阻滞肌肉,气血运行不畅,络脉痹阻,筋骨失荣;风寒湿内蕴,筋脉失和,最终导致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屈伸。《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伸不利,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临床上常见肩关节局部酸痛、关节活动受限等;若痹证久患,病邪深入,经络闭塞,营卫之气运行受阻,气血失和,。这就是所谓的“久痹成痿⑶”,故见肩部肌肉萎缩等。因此,我们认为肩关节周I韦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