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

ID:44644094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_第1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_第2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_第3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_第4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摘要】哮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极难治愈,极人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穴位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报道很多,经过众多中医学者专家的深入研究,利用穴位疗法治疗哮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预后,显示了中医治疗哮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穴位疗法治疗哮喘近十年的临床研究进行了较系统地回顾与探讨,希望中医穴位疗法治疗哮喘将呈现更为广阔的前景。【关键词】哮喘;穴位疗法;综述哮喘是一种突然发作,并以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为临床特点的肺系疾病[1],相当于酋医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炎性

2、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复杂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哮喘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极难治愈,故如何防治哮喘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热点[2],根据哮喘的发作情况和临床表现,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本文主要综述缓解期哮喘的穴位治疗。关于哮喘,祖国医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全面的理论知识,屮医四大经典之一的《内经》对哮喘就有了较多论述。如《灵枢•五阅五使》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肺高则上气眉息咳提示哮喘以肺为主病Z脏,并以呼吸急促、鼻煽、抬肩为特征。《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

3、喘息汗出。”指出哮喘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云「'冇所坠恐,喘出于肝。”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汉《伤寒论》、《金匮要略》已经认识到许多疾病,如伤寒、肺痿、肺痈、水气、黄疸、虚劳都可导致哮喘,并开始了具体的方药治疗。金元以后,诸多医家充实了内伤诸因致喘的证治。如《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体质虚弱皆为哮喘的病因。明代张景岳把哮喘归纳为虚实两证。《景岳全书,喘促》说

4、:“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了哮喘的辨证纲领。现代经过无数中医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对哮喘的病因尤莫是缓解期的哮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中医认为缓解期哮喘主要表现以虚为主,病位在肺肾二经上,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气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而数。哮喘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肺系久病,咳伤肺气,肺失充养,肺Z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喘促[3]。若久病迁延,由肺及肾,伤肾后精气内夺,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人少,逆气上奔为哮喘,所以哮喘的发作与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

5、摄纳则发为哮喘,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Z华盖,若外邪袭肺,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气壅塞,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而致喘促,或使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喘促。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则气逆,气逆于肺面发为哮喘,故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4],多主张肺肾虚进行分证论治,扶正固本。而利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刺、艾条温和灸、化脓瘢痕灸、隔姜灸、隔药饼灸、拔罐、刺络放血、屮药打粉以姜汁调成膏丸后作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药物等等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历史非常悠久,治疗种类多种多样,临床经验丰富,从中医四大经典Z—的《内经》[5]上就有论述:“气有余则喘咳上

6、气,不足则息利少气……。不足,则补其精隧,无出其气。”根据近年来临床报道甚多,经过众多中医学者专家的深入研究,利用穴位疗法治疗哮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预后。本文通过对穴位疗法治疗哮喘近十年的临床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探讨,希望中医穴位疗法治疗哮喘将呈现更为广阔的前景。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穴位疗法1.1针灸治疗胡玲香[6]用针灸治疗缓解期哮喘,取穴百劳、定喘、膏肓、肺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取得满意效果。将哮喘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宣肺平喘,兼以固气:(1)取中府穴先用皮肽针叩刺后拔罐,取神阙穴拔罐,针刺太渊、太溪

7、穴;(2)取肺俞穴先用皮肤针叩刺后拔罐,取肾俞穴拔罐,针刺太渊、太溪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缓解期的治疗原则是肺脾肾并补,兼以除湿祛痰。选百劳、定喘、肺俞、膏肓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用麦粒灸,对病重和体质耐受能力强者,令所治疗Z穴位留一小疱为住,对病轻、耐受能力弱者,令所用之穴位仅见微红。结果发现,发作期患者,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缓解期患者,临床治愈5例,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