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

ID:44644666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_第1页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_第2页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_第3页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_第4页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ANKYLOS种植体在口腔前牙缺失修复屮运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口腔科为32例前牙缺失患者使用ANKYLOS种植系统进行修复,定期随访口腔卫生,X线观察种植体骨组织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修复体,患者满意度等。结果:32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无骨质吸收种植体成功率100%;1例修复后5个月崩瓷,1例中央螺丝松动,修复体成功率94%。结论:ANKYLOS种植体操作简捷,骨结合效果好,很少发生骨吸收,成功率比较高•前牙美学修复效果较好。关

2、键词:牙种植体ANKYLOS种植系统种植修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83-01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种植技术及材料学进步,手术难度及费用降低,患者经济条件及美观要求不断提高,种植牙修复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1]。总结我院口腔科两年来完成的ANKYLOS种植体修复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纳入标准:①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口腔科植入ANKYLOS种植体12〜24周后,要求冠修复前牙种植体上部结构的牙列缺损患者;②3

3、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1.5岁(20〜68岁);32例皆为FRIALIT-2,即刻种植6例。1.2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方法采用ANKYL0S种植体系统配套修复器械盒,按照治疗计划,种植体类型,植入方向和颌龈距离大小选择适当的基台及有关部件,按照修复操作手册进行:①拧下愈合帽曝露种植体肩台,清洁吹干种植体周围。②使用专用工具安装基台或临时基台。③用印模套卡住肩台,再放入定位柱,硅橡胶制取封闭式印模。④在硅橡胶阴模上插入基台代型,周围打上人工牙龈后灌注石膏。⑤选择合适的可铸基底送加工中心完成义

4、齿。⑥试戴义齿直至达到预期后临时固定,试戴后确定修复体没有问题,玻璃离子水门汀永久固定,修复结朿。1・3随访。戴牙后一年内,3个月复诊一次,之后6个月复诊一次。复诊内容主要有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闱软组织健康状况,修复体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咬合接触等。1・4治疗评价。1.4.1种植体成功标准:①种植体无松动;②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区;③功能负荷一年后,种植体周围垂直向吸收不超过0.2mm/年;④种植后无持续性的或不可逆的症状及体征。1.4.2修复体成功标准:义齿无松动、脱落、折裂、感觉舒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5、患者对修复体满意。2结果2.1种植休成功率。随访期间,5例种植体出现不同程度软组织炎症,在进行牙周治疗及口腔卫生健康宣教后,5例患者4周内治愈。全部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稳定,垂直吸收均小于0.2mm/年,种植体成功率达到100%。2.2修复体成功率。上部修复体随访过程中2例出现意外,1例5个月后唇面崩瓷,拆除后重新制作烤瓷冠,未见异常,1例固位螺丝松动予以拧紧后,未见松动出现,其余病例的修复体稳固无脱落,形态完整,咬合关系良好,基台和固位螺丝无松动和折断。修复体成功率94%。3讨论ANKYL0S种植体系统作为德国费

6、亚丹公司成熟的产品,研究表明,此系统修复牙列缺损,效果良好,ANKYL0S系统种植体表面采用大颗粒喷砂加酸涩处理,形成人量的微孔有利于引导成骨细胞趋化加速骨集合,形成较好的骨与种植体接触。粗牙低齿螺纹旋入时阻力小,旋入后与牙槽骨壁形成机械锁结作用,增加了种植体早期稳定性,在增加接触面积同时还增加了种植体抗扭矩能力,促进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通过“逐渐负重”的理念来防止牙槽骨因重建而导致的过度吸收[2,3]。上部结构内六加连接方式,能提供良好的抗旋转性和稳定性,义齿受力均匀分布,所以螺丝不易松动折断,种植体内部能提

7、供高强度支持,缓冲振动,分散侧向负荷,增强连接面的抗弯曲能力,维持连接面稳定。紧密的连接还具有良好的周闱封闭作用,防止细菌繁殖,进而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内六角方式连接的基台可以拆卸,便于修复体的清洁维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4]。32例患者都使用此类前牙美学基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1例崩瓷现象,拆卸后补瓷,提醒患者戒除不良咬合习惯,适当给与咬合调整。本组病例中1例螺丝松动,可能与前牙深覆颌有关,拧紧螺丝后,给予调颌,减少咬合接触后稳固。种植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为咬合力,咬合接触的情况决定颌力对种

8、植体传递的方向和大小。本组病例皆为单冠种植,种植体一骨结合与天然牙一牙周膜结合不同,对颌力的感受和发射控制作用差,义齿设计时注重减少接触面积和良好颌面形态,修复后的义齿在正中咬合时的接触应相应迟于或轻与天然牙;尽量减少侧方力量,尽可能沿牙体长轴方向传递,有利于种植体和义齿长期稳定。本组病例1例崩瓷现象和1例螺丝松动现象发生,可能与烤瓷制作缺陷有关,也可能与修复体使用后移位,人工牙磨损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