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

ID:44646558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_第1页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_第2页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_第3页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_第4页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主题: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第七讲传播媒介分析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于•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一)麦克卢汉其人麦克卢汉,加拿大的一位大器晚成的著名学者,他提出的关于媒介的观点至今仍然震撼着传播学者,对于麦克卢汉这个人,传播学界评价他是一个性格奇怪的传奇式的人物,对于他的媒介理论与观点,传播学界认为它犹如古希腊徳尔菲神殿发出的“神谕”。1911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西部的一个一镇上,此后的50多年间,麦克卢汉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1964年,麦克卢汉发表了一本书,叫

2、《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部书的问世,犹如一场大地震,在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和余震,其至有人称麦克卢汉是“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人的思想家。”麦克卢汉发表《理解媒介》这件事,Z所以被称为大地震,有两层童思,一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教书匠突然成为了新思想、新学科的巨人。二是作为传播学领域最有争议的学说,麦克卢汉的理论至今震撼着西方,而在《理解媒介》这本书发农的20年后,在屮国又引起了相当的震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麦克卢汉的奇异的思想主要包括:一是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二是将媒介

3、分成了“热媒介和冷媒介”三是认为“媒介即讯息”这三个观点,都是I韦I绕媒介展开的论述,传播学界将它们简称为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接下来,我们就逐条地来看麦克卢汉的奇谈怪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1)人们传播的内容是所知⑵人的所知有限(3)理论主旨:人们借助于媒介來扩展所知世界正所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汨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不同的媒介对于不同的感官起作用,(5)媒介成为人体器官的延伸,扩大的媒介

4、的外延我们所理解的媒介无非就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报纸、期刊、书籍等印刷品、电话、电报、电影、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然而,在麦克卢汉看来,一切能够延伸的人体的都称Z为媒介,道路、邮路、服装、住宅、货币、时钟、汽午、等等,这些物品都在一定意义上延伸了人体器官。麦克卢汉考察人类社会中的媒介的时候,发现,麦氏的精髓思想之一,是从一个奇特的和度将人的延伸(即媒介)一分为二;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尤其是印刷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其它媒介只延伸了一种器官,比如书本,只影响了人的视觉系统,使人

5、的感知成为线性结构,而电子媒介则延伸了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把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机体,电子视听媒介影响人的多种感觉系统,使人的感知是立体的。印刷媒介只延伸了一种器官,因此,所有的感觉都偏重于一种感觉(就是视觉)来认知。人们口中或者书本上的语言大多为线性的,比如:当我描述我自己的的时候,我人可以这样叙述:圆脸,一头乱发,小眼,大耳,唇红,齿白,嘴宽,鼻子大,声如洪钟,肌肤如雪,又白又嫩。当这一文字叙述出现Z后,人们感知周耀民,经历了如下的思维过程:首先将视觉所能感觉的一步一步地纳入到认知中来。然后将听觉所能感觉的

6、一步一步地纳入到认知中来。最后将触觉所能感觉的一步一步地纳入到认知中來。这跟电子媒介相比较,是-•种割裂性的认知,不是全局性的,整体性地去把握周的而相,而是在传者层面就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后,传岀去,接受也必须一部分一部分地认识。自从人类步入到电了传播时代Z后,只偏重视觉的、机械性的、专门化的印刷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重逻辑思维、线性思维的人再也行不通了:电子时代的人应该是感知整合的人,应该是整体思维的人,应该是从立体上感知和把握lit界的人。2、冷媒介和热媒介冷、热的划分麦克卢汉另一个理论就是关于媒介的分

7、类,他根据媒介所传播的信息的清晰度将媒介划分成了“热媒介和冷媒介”两种。高清晰度的媒介叫热媒介,低清晰度的媒介叫“冷媒介”,比如,照片传递的信息是清晰的,可以一目了然,不需要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这称Z为热媒介。而卡通画传递的信息是模糊的,需要人们展开想像去理解它,要求人们深刻参与、深度卷入,这称之为冷媒介。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基本上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比如,广播是热媒介还是冷媒介?电视呢?(提问)揭晓答案:广播是热媒介,电视是冷媒介。在很多人看來媒介冷热论是荒诞不经的,比如,在清华大学李彬教授所著

8、的《传播学引论》中,就说如果说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饶有新意,发人深思,不失为一种新奇而科学的立论的话,那么是他的媒介冷热论则显得有点信口开河,似是而非。特别是电视与广播的冷热媒介划分上,李彬认为,电视与广播相比,毫无疑问具有较高的清晰度,电视传播的信息更为清塑、明白,为什么高清晰度电视反而成了冷媒介呢?麦克卢汉不能口圆其说。在咱们的教材上,郭庆光教授也评价说麦克卢汉的这i说法存在着逻辑矛盾。然而,我认为,麦克卢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