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ID:44652130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致关节畸形,重者其至导致致残。探讨类风湿因子(RF)分型定量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意义。文中分别采用了散射比浊法与ELISA方法來定量检测RA患者组以及其他风湿病组血清中IgG、RF、IgM>RF、IgA、RF的含量。【关键词1RF;抗HEV-IgG;干扰;排除我们在试验中发现类风湿因子(RF)在抗-HEV-IgG测定中引起假阳性反应,对84例RF阳性标本进行抗-HEV-

2、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9.3%,阳性率与RF滴度之间无相关性,评价三种去除RF干扰的方法,用羊抗人IgM抗体、混合正常人血清、RF胶乳试剂分别中和RF,结果羊抗人IgM抗体,RF胶乳试剂屮和法屮的1:10屮和组效果良好,屮和率分别为93.9%、97.0%o提示:ELTSA方法检测抗-HEV-IgG应考虑RF引起的干扰,对判断结果的正确性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RF在抗-HEV-IgG测定中引起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同时评价了去除RF干扰的方法。1材料和方法1.1血清标本84例无近期肝炎感染史的RF阳性

3、血清,RF阳性滴度为1:20^1:1280,HBV-M>抗-HAV-IgM、抗-HCV均为阴性。1・2试剂1.2.1抗-HEV-IgG(ELISA)测定试剂盒,由丽珠试剂厂提供,按说明书操作。1.2.2RF胶乳试剂: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1.2.3混合正常人血清。用ELISA法筛选HBsAg.抗HBc、抗-HAV-TgM.抗-HCV均为阴性的正常人血清40份混合。1.2.4小牛血清,山南通市防疫站提供。1.2.5单扩散用冻干羊抗人IgM抗体,按说明书所述加蒸憾水溶解即可,由上海生物

4、制品研究所提供。1.2.6RF对检测抗-HEV-IgG的干扰观察,84例RF(+)标本用常规ELTSA法测抗-HEV-TgG,然后用混合正常人血清、小牛血清、RF乳试剂、羊抗人IgM抗体分别中和及稀释酶结合物标本,再测抗-HEV-IgGo2结果84例RF阳性标木测得抗-HEV-IgG阳性有33份,阳性率为39.3%。取以上33例标本分别用三种途径加以屮和。(表略)3讨论3.1RF是一种抗IgG抗体RF大多属于TgM型,可与人及动物的IgG的FC段起反应,因而山RF干扰引起的检测误差,已开始受到重视

5、和认识RF可在许多非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检出,如结核、麻风、肝炎等。在正常人群中检岀率为1%~5%,因此,ELISA法测抗-HEV-IgG时应考虑由于RF引起的干扰,这对判断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3.2本实验为克服RF干扰的影响,运用三种方法,从两个环节上克服RF对抗-HEV-IgG检测的干扰。利用RF的免疫学特性与抗人IgM抗体中和RF,阻断RF与酶结合物的非特异性结合。原因有两个:1)RF大多屈于IgM型,抗人IgM抗体可直接与之结合;2)抗人IgM抗体与标木中的IgM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6、,(10的FC受体又可以与RF结合,而一且几种结合对IgM、IgA、IgG三类RF都有效,即使不完全阻断,在酶结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小牛血清和混合正常人血清,可进一步达到阻断的目的。因RF可能与之结合,故可克服干扰,实验证明,羊抗人TgM抗体中和RF时,10%小牛血清中和组比1%小牛血清中和组抑制的好(RF胶乳剂中和法也说明这一点,1:10中和组比1:1中和组抑制的好)。3.3在干扰标本中,RF有1:1280高滴度的,也有1:20低滴度,而在无干扰标本中,同样也冇高低滴度阳性者,这说明对某一个体而言,

7、RF对抗-HEV-TgG测定的干扰影响并无规律,其原因可能一种RF不能与所有IgGFC结合,它是有特异性的,它所针对的只是IgGFC段中的GM型,若未能确定RF自身特异性和IgG的GM型时,某一标本中RF是否能引起干扰,那就难以预测。这就是说并不是高滴度RF标本一定会引起干扰,低滴度就不会,这被本实验结果所证实。尽管如此,对群体而言在实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到高滴度RF阳性组的干扰率(54.5%6/11)明显高于低滴度RF阳性组(26.5%9/34)o3.4以上实验说明,用10%混合正常血清,羊抗人Ig

8、M抗体稀释标本,并用10%小牛血清稀释酶结合物可有效地排除RF在检测抗-HEV-IgG中的干扰。参考文献[1]叶文庆,唐立静•上百例临床标本ANA,RF测定结果以及分析[J]•现代医药,2003,19,12-10[2]鲁明然,高连云,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研究[J]•中国医生,2004,14,11-02[3]蒋前明,吕立平,张明义•风湿病的检测及结果的分析[M]・1996,13,16-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