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

ID:44667531

大小:65.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_第1页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_第2页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_第3页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_第4页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谣言分析:本性与控制谣言分析:木性与控制毕研韬[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谣言的木质、分类、产生、隐义及控制。作者从政治传播学角度将“谣言”界定为“未得到权威机构证实的消息”。谣言不仅“在缺乏新闻时滋长”,在消息太充足时也会满天飞。谣言的产生、强度与受众的既有态度、兴趣、期望,以及事件重要性、信息透明度、渠道公信力都有关。谣言能够为排解紧张情绪提供一个口头发泄的途径。人类无法消灭全部谣言。[关键词]四川地震;谣言;兴趣;投射[屮图分类号1G206[文献标识码M一般而言,在重人危机Z时或缺乏信任Z际,谣言总是肆宦滋长,制造并加剧恐慌和怀疑。在微博上,由于“把门人”

2、缺失、责任心不强,低品质的信息也会疯狂传播。在此语境下,笔者简要分析谣言的木质、分类、产牛、隐义及其控制,希望能有助丁-捉升国人的“谣言意识”,为防御谣言提供参考。一、谣言的定义在汉语屮,古代意义上的“谣言”是中性的,而现代意义上的“谣言”则往往被赋予贬义[1](163)o在基础英语辞典中,nunor指“未必真实的消息”。而国外的谣言研究专家们,如法国社会学家埃•莫兰、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都将“rumor”界定为“缺乏可靠证据的信息”。町见,基础英语词典和谣言研究专家的定义稍有不同。我国学者陈新汉[1](197)认为,

3、社会谣言貝有非官方性、非人众传播性、甚至非法性和地下性。因而,社会谣言具有“反权威性”和“反权力性”。在木文屮,笔者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将“谣言”界定为“未得到权威机构证实的消息”o在重大事件发生Z前、Z时和之后,政府要防范和控制的,就是那些未经官方证实并危害社会秩序的“小道消庖、O但笔者必须强调,并非所冇的谣言都具冇非法性和危害性(尤其是在那些常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社会评价的谣言有其存在合理性。另外,笔者对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跟踪与分析表明,如今的某些谣言事实上是经由新闻媒体传播的。二、谣言的分类谣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对

4、谣言进行分类不仅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战价值:不同性质的谣言对能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处理。而且,科学的分类和统计能够为透析谣言、反击谣言捉供参考依拯。譬如,哪些谣言需要紧急处理,哪些谣言对以集中“消毒”,等等。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标准,谣言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你1、根据内容,谣言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科技谣言、1生活谣言等;2、根据传播范围,谣言可分为地区性谣言、全国性谣言和国际性谣言;3、根据激发动机,谣言可分为仇恨性谣言、希望性谣言、恐惧性谣言等;4、根据传播周期,谣言可分为长期谣言、短期

5、谣言和“潜水式”谣言;5、根据社会影响,谣言可分为有害谣言、有益谣言和中性谣言;6、根据“年龄”谣言可分为新谣言和旧谣言;7、根据“真实性”,谣言可分为冇可能真实的谣言和不可能真实的谣言;8、根据來源,谣言可分为有意捏造的谣言和无意讹传的谣言。另外,谣言还可根据传播速度、意识形态动机等分类。在实战中,有时需要根据谣言主题(谣言对象)分类:虽然主题难以穷尽,但在特处时空内谣言的主题是相对集中的。根据谣言对象划分,在四川地震屮流传的谣言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针对人(不同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其他救灾人员),譬如地震局、红十字会、警察,等等;二是涉及物(救灾钱款和物资)

6、;三是关于犬灾,如余震、大坝、水库,等等。三、谣言的产生奥尔波特等[2](33-34)认为,谣言的强度可表述为:谣言强度〜(事件的)重要性X(事件的)含糊性奥尔波特等[3]在《谣言心理学》序言中说,“每当社会局势紧张,不实的报[3](1)道便恶毒地增长。”他们认为,谣言不仅“在缺乏新闻时滋长”,在消息太充足时也会满天飞。对于媒体报道和谣言滋生Z间的关系,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公共事件没有新闻价值,一般也不会滋生谣言。在某种条件卜新闻机构越突出某消息一一尤其是突发性消息,该消息便越要承受更多更严重的谣言歪曲。”斯特拉森和斯图瓦徳[4](98)的结论也十分相似:

7、谣言兴盛于不确定、紧张和危机的状况屮。缺乏信息和事件难以解释都可能涉及。周围坏境是重耍的,例如对集体的政治威胁和灾难的余波。谣言代表人们试图找寻或创造与事件有关的“真实”,这帮助他们描述社会价值,评判他人道徳。……。当谣言要谴责不当事件时,他们会加速指向被认为应当承担责任一方的惩罚、暴力和骚乱。我国学者江万秀等[5](96)在分析谣言产生条件时也指出,“社会信念发生动摇或出现危机之时,谣言最盛。”。他们[5](151)进一步解释道,“受传者协调一致的态度即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没有矛盾的态度不会轻易为谣言所改变。”换言之,谣言受众的态度越坚决,越不易为谣

8、言所动。谣言的滋生与权力组织不透明、缺乏公信度有很人关系。但归根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