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

ID:44670759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1页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2页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3页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4页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作者:管军,徐锋,欧阳林辉,李勇,郭宗扬,周炳华【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冋顾性分析改良后综合额下、眶上锁孔、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23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术屮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I〜II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率达78%。无手术死亡,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加症。结论眶额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肿瘤的处理,不失为一种良好入路。【关键词】额眶翼点入路鞍区

2、病变以往针对鞍区的占位性病变,采用多种手术入路可行切除[1]。但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肿瘤,其侵犯范围广,尤其向鞍上、鞍旁甚至斜坡区发展,给完全切除肿瘤造成困难。2003年开始,我们尝试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结果显示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降低了鞍区病变的手术难度,获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3年1月一2006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23例,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1.3岁;英中男性15例、女性8例;病程2个月〜6年。1.2临床表现23例患者均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伴视野缺损;其中以

3、内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诉5例,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3例,表现鞍旁海绵窦受侵犯症状及脑神经损伤2例,出现下丘脑损伤导致嗜睡1例。1.3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CT、MRI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及侵袭部位。23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从鞍内向鞍上、鞍旁发展15例,向鞍背发展3例,向筛板发展3例,向下丘脑发展1例。1.4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上身抬高。头向病变对侧旋转20°〜45°,并下垂15。,使额突位于手术野的最高点后,用头架固定。根据肿瘤大小、部位,一般切口起于耳屏前1cm,下方不超过额弓,垂直向上至发际高度,略呈弧型向额部沿发际跨过中线,止于对侧瞳孔中线和发际交

4、叉点。皮瓣翻转时应特别注意面神经额支的保留。可钻4〜5孔连成一略呈菱形的骨窗,开颅第1孔为“关键点”(额骨额突处);第2孔取额底眶缘屮线旁1〜2cm,如额窦开放可用骨蜡封闭;第3孔取第2孔向额后3~4cm中线旁2~3cm处;第4孔、第5孔分别取颍后及颍极部。手术中视情况决定是否咬除蝶骨晡。安放手术显微镜后,开放外侧裂池,释放脑脊液。可经额叶眶冋(或外侧或后部)抬起额叶进入鞍区的不同间隙内,予以切除肿瘤。术毕严密缝合硬脑膜,硬膜外置负压引流,皮、肌、骨瓣复位固定。2结果本组23例鞍区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垂体腺瘤14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5例。采用该手术入路病变显露良好,术中显露程度

5、分级均可达I〜II级;且毋需过度脑牵拉,只需轻微脑牵拉即可切除肿瘤,无一例脑牵拉损伤,术后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未发生面神经额支麻痹,所有患者的外貌术后未出现明显改变。23例肿瘤中,全切除18例,完全切除率达78%,大部切除5例。无术屮、术后死亡。术后随访4个月〜1年,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症状性复发。且各类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刖症,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后好转。3讨论以往鞍区肿瘤常规手术入路为翼点入路[2],通过间隙1、间隙2、间隙3大多数肿瘤均可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翼点入路对鞍内肿瘤向鞍旁、鞍后发展的肿瘤可通过终板及间隙加以显露切除。但一侧

6、额入路对上述区域显露较差,而对第三脑室前部肿瘤可以显露较深、较广,这一点优于翼点入路。釆用一侧额下入路被迫开放额窦,大量骨蜡使用易导致感染或脓肿,且常引起嗅神经牵拉断裂,术后造成嗅觉丧失。单、双侧额入路需切断额部上矢状窦,一方面对正常静脉回流冇影响,另一方面上矢状窦断端处理不当有招致棘手的硕脑膜下出血可能。因此,为能有效切除病变,且将创伤及并发症降到最低,多年来神经外科医生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年开展的经眶上锁孔手术[3],虽然把外观创伤降到最低,但不可否认由于其对器械和技术的高要求,对鞍上、对侧鞍旁、斜坡区结构显露不满意以及一旦出现出血等并发症时难以处理,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木

7、组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是在上述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牵开脑组织方向可类同于眶下锁孔及经额、翼点入路,仅轻度牵拉脑组织就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一且术后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同时该手术入路明显缩短了手术操作距离,通过头位及脑床板的微小变动即能消除视路死角,避免了对外侧裂的大范围解剖,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I〜II级。该术式可保留嗅神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面神经额支麻痹,术后外貌未出现明显改变。在常规手术屮,通过间隙1、间隙2大多数肿瘤均可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少数肿瘤,特别是颅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