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ID:44675453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_第1页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_第2页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_第3页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站段管理跨度和纵深的逐步扩大,屮间站作为安全生产的基层单元,成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特点、问题的分析,结合丁作实践,对改进中间站安全管理手段、健全机制、完善评估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关键词: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安全评估中图分类号:U291.7文献标识码:A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逐步深化,基层站段的管理跨度和管理纵深都在不断扩大。作为铁路基层生产单元的中间站,由于英所处位置偏离管理中心,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往往成为行车事故高发、铁路安全管

2、理的最薄弱环节。一、中间站安全管理特点(-)安全管理的动态性机车、车辆在繁杂线路上不分昼夜、24小时持续运动,是铁路运输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在动态的调整和变化之中。一系列铁路运输安全问题都是围绕机车、车辆或列车在轨道上的动态变化而展开的。(-)安全管理失控的严重性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列车,一旦发生设备异常或人的操纵失误,可供纠正和避免事故的时间很短,可供选择的应急方式也很有限。加之铁路线路、机车车辆等硬设备的成本很高,列车对旅客和货物的承载量很大,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

3、环境破坏,而且由于运输中断将波及路网,打乱运输秩序,影响社会生产和运输全局。(三)安全问题的反复性铁路运输生产具有连续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伴随着生产的各种事故和不安全状况常常都是重复发生的,我国铁路年复一年的春运、暑运、防洪、防寒、防暑等安全问题反复存在。二、中间站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全基础薄弱是影响安全稳定的主要症结近年来,尽管着力推行了精细化管理,但部分车站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安全基本制度没有及时进行整合规范,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叠、过时空档现象;职工培训教育的激励制度不健全

4、,培教质量缺乏硬性约束;主要行车设备修管用制度不落实,隐患整治不到位,运用质量不稳定,从日常检查的发现的问题看,都不同程度上暴露出管理不扎实、制度不落实、职工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车站管理弱化是造成现场作业失控的关键因索车站层管理粗放、现场控制乏力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安全精细管理深入推进的“短板”和“节点”。相当比例的车站落实安全工作停留在表面上,落实安全重点工作质量不高,安全机制运作不畅,专业技术管理弱化,有效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最终导致现场失管失控引发事故。(三)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梗阻是制约安

5、全生产的薄弱环节部分车站安全责任制不明确,管理职责界定不够清晰,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作落实力度逐层递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热下冷、上下脱节现象,结合部管理存在空档。三、强化中间站安全控制的措施建议(-)健全安全机制,提供安全保障结合车站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局、段规定,规范完善车展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一是完善以明晰安全责任、提高管理效能、规范管理行为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分析制度、技术规章管理制度、铁路交通管理制度;二是完善以有效控制安全危险

6、源、安全薄弱环节、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危险源控制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三是以提高班组、岗位技术业务素质为重点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标准化中间站和自控型班组建设等制度,构建完整、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二)强化系统控制,打造闭环管理运用系统论方法,强化车站、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控制能力,打造闭环安全管理链条。一是强化管理层,在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干部充实、配强中间站管理力量的同时,给予中间站充分的生产组织权和安全考核权,增强管理层工作的主动性。二是以自控型班组建设为载体,和班组党支部、党员示范区、先锋岗

7、创建紧密结合,建设班组安全责任区,联责考核,形成“荣辱与共、利益关联”的岗区互控网。三是通过安全分析会、班后总结会等形式,强化三个层面的沟通、交流,促进安全问题、隐患在整个安全管理链条的流动,形成闭环管理。(三)完善安全评估,促进良性循环安全评估,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是铁路运输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实现铁路运输安全为目的按照系统科学的方法,对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确认铁路运输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运输安全的全过程

8、。中间站管理,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引入安全评估机制,促进车站安全管理由事后弥补,转为爭前防范,走向良性管理循环。作者简介:张海恩(1982—)男,安徽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0级工程硕士,安全工程,在读硕士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