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

ID:44679065

大小:17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4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规划设计说明书一、现状条件分析1、项目背景江阴市长泾績“一河两岸”片区是是长泾古績的缩影,是长泾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原为长泾镇的核心所在。然而因年久失修,规划控制薄弱,老镇区出现了逐渐衰落的态势,古镇风貌也被逐步蚕食。为捉升长泾镇整体品质,挖掘古镇特色,恢复老镇区的繁华,受江阴市长泾镇政府委托,我们在对长泾镇进行了人量深入的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划。《江阴市长泾镇总体规划(2006-2020)》将南至长泾浜,北至后街,东至新泾河,西至虹桥路地区确定为风貌保护区,将后街拓宽为城市机动车道路。2008年编制的《江阴市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调整了《江阴市长泾镇总

2、体规划(2006-2020)》屮的相关道路,保留了示街,设定了传统风貌区与协调区,并进行了详细的城市设计。正在编制的《江阴市长泾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在对长泾镇历史资源全面调查的慕础上,匝新确立了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区,其北部范围与《江阴市长泾镇老街保护为整治规划设计》所调整道路人致相当。木规划以此为依据,确定范I韦I为:南至河南街、北至规划道路、东至新泾河、西至虹桥路,规划面积约13.6公顷,属核心保护区的北片区。“一河两岸”片区以河南街、长泾浜、河北街以及河北街以北长泾古镇范围內的片区为主体,对古镇风貌与肌理进行梳理、保护和恢复,提升老镇空间品质,促进旅游和商业的发展,提高

3、片区内的屈民生活品质。2、地区概况1)区域环境长泾镇位于新兴工业港口城市江阴的南端,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东经120°28’,北纬31°46f,北枕长江,南临无锡太湖,东连上海苏州,西接南京常州,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锡澄高速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道口,交通便捷。2)历史文化环境长泾,故称东舜城,江南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己有7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记载史。现存主要历史遗存和遗址冇:梁武垠遗址、明清老街、石牌坊、人福蚕种

4、场、张人烈故居、上官云珠纪念馆、青龙寺等。3)白然坏境长泾镇地处亚热带北纬湿润季风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长江无冰冻等特点,全年H照时数(绝对FI照)平均为1860-2250小时;降水量800-1300mm,年平均气压为1016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每年7・9刀为洪水期,12・2刀为枯水期,最高水位4.75米,授低水位2.41米,常年平均水位2.47米;平均气温15.5°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5°C;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常年平均风速每秒14.7米。氏泾属长江三角洲平原部分,土地平坦,平均海拔吴淞

5、零上4.15米,土壤以黄泥土、黄白土、乌栅土、乌黄土、粉沙壤土为主。大部分地区地耐力10吨/平方米,部分地区超过20吨/平方米,地质结构稳定,抗震烈度为6度。3、资源现状1)概况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包括河北街、长泾浜和河南街,以及河北街以北长泾古镇范I韦I内的地区,是长泾古镇的缩影,是长泾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英中河北街仍基木保持着明清街道的风貌,其东端为省文保单位长泾蚕种场,西端为长泾粮管所物资司,中间分布着上官云珠纪念馆、宋厅、王厅、李厅等古民居建筑,长泾老饭店、老新华书店等特色商店,以及夏氏贞洁坊(汪家石牌坊)、缪氏义庄、明清店铺等。1974年长泾浜拓浚,北岸仍

6、保有原驳岸特色,分布着各式老码头以及具有长泾特色的“地楼”建筑,南岸码头依传统做法而建。河南街随长泾浜拓宽而成为临河街道,沿街建筑经逐年改建。河北街以北地区虽古民居与较新式的民居混杂,其古镇肌理与尺度基本得以保留。2)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长泾蚕种场:乂名人福蚕种场,座落于河北街东头。蚕种场由长泾镇宋楚英、宋斃材兄弟创办于1928年,曾是江浙一带蚕种制种业的“龙头”企业。原人福蚕种场有南北两场,位于长泾浜南北。北场(大福二场)建于1936年,有两栋标准化蚕室,都是地下-•层,地而两层半的建筑格局;其他辅助设施用房两栋,共124间;建筑总面积5346平方米。所有建筑都以连廊沟通,蜿蜒曲折

7、,其间小院错落,深邃幽雅,极其江南水乡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时代特色。2002年,省有关文物管理单位对现存的原大福二场的建筑进行了检查评估,确定其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由江阴政府拨款,长泾镇政府负责,对原大福二场建筑启动了抢救性保护工程,对老建筑进行了全而的维修和复原。现在,整个建筑样己焕然…新,“旧貌换新貌”,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风貌。它以粉墙黛瓦、“小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典文雅、温馨的艺术魅力,使游人为之倾倒。上官云珠纪念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