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ID:44680368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_第1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_第2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评测练习1、我们即将迎来《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我们在研究“它为什么诞生于170年前?”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三大工人运动的推动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2、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民族主义思潮兴起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化D.资本主义走向衰落3、“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

2、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A.社会进化论  B.阶级斗争理论C.资产阶级革命论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

3、.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5、在巴黎开始与凡尔赛对峙的时候,梯也尔表示:“宁要法国,不要首都。”巴黎公社也被梯也尔大军围困,而冷眼旁观的德国释放了大量战俘以充实梯也尔的军队.这反映出()A.巴黎公社的失败具有必然性B.法兰西共和之路具有曲折性C.法国共和政体的基础较雄厚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6、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

4、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请回答:(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2)(2)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5、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解析:1、答案:A。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A是经济条件,B是阶级基础,C是理论基础,D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因素,在这四个条件中A是最基本的条件,正是工业革命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才使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所以选A。2、答案:C。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A项错在“变为现实”。虽然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但是理论变为实践还需要过程,排除。B项说法与社会主义思想无关,排除。C

6、项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但是贫富分化严重,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思想家纷纷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出现。D.两大思想出现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排除D项.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3、答案:A。考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材料肯定了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魔鬼),但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统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A项正确。4、答案:B。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恩格斯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甄别和澄清了杂七杂八的社会主义学说,把其他的社会主义学说剔除,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就会变得有科学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5、答案:D。考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梯也尔表示:宁要法国,不要首都”可以看出阶级矛盾尖锐;“冷眼旁观的德国释放了大量战俘以充实梯也尔的军队”可以看出民族矛盾的尖锐,故D项正确.6、(1)两大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8、2)国内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