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

ID:44687581

大小:417.1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过关检测(三)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结构与能量变化(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u—64 Ag—10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微粒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质量数=A+Z2.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C )A.Na2O2的电子式为NNaB.16O2和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3.用铜片、银片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以下有

2、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电子通过盐桥从乙池流向甲池B.铜导线替换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C.开始时,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D.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相同解析: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由负极(Cu)沿导线传递给正极(Ag),电子不能进入溶液,正极(Ag):2Ag++2e-2Ag,负极(Cu):Cu-2e-Cu2+,总反应:Cu+2Ag+Cu2++2Ag,若将Cu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若将盐桥换成铜导线,则右池构成原电池,左池构成电解池。4.一种锂

3、钒氧化物热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电池总反应为xLi+LiV3O8Li1+xV3O8,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盐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Li-Si合金为该热电池的正极B.电池放电时Cl-移向LiV3O8电极C.LiCl-KCl共晶盐可用LiCl和KCl的混合水溶液代替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LiV3O8+xLi++xe-Li1+xV3O8解析:Li是活泼的金属,Li-Si合金为该热电池的负极,A错误;放电时Cl-移向负极,即移向锂电极,B错误;Li是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则LiCl-KCl共晶盐不能用LiCl和KC

4、l的混合水溶液代替,C错误;放电时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正极反应式为LiV3O8+xLi++xe-Li1+xV3O8,D正确。5.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共价键H—HF—FH—FH—ClH—IE(kJ·mol-1)436157568432298A.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B.1molH2(g)与1molF2(g)生成2molHF(g)放出25kJ的能量C.432kJ·mol-1>E(H—Br)>298kJ·mol-1D.1molH2(g)分解成2mo

5、lH(g)需吸收436kJ的能量解析:表中键能最大的共价键是H—F,故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A正确;1molH2(g)与1molF2(g)生成2molHF(g),放出的能量为(568×2-436-157)kJ=543kJ,B不正确;Br的非金属性介于Cl和I之间,故432kJ·mol-1>E(H—Br)>298kJ·mol-1,C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1molH2(g)分解成2molH(g)需吸收436kJ的能量,D正确。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Z的原子半径比

6、Y的大B.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C.存在多种含X的氢化物D.X、Y、Z、W四种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解析:Y和Z属于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Z的原子半径比Y小,故A错误;如果Z是S,S的氧化物是SO2和SO3,其水化物是H2SO3和H2SO4,其中H2SO3不是强酸,故B错误;W可能是Ne,不属于主族元素,故D错误。7.太阳能光电池具有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等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氮化镓(GaN)光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该装置系统中只存在光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B.Cu电极:CO2+

7、8H+-8e-CH4+2H2OC.工作时,产生的O2、CH4体积比为1∶1(同温同压)D.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H+从左池移向右池解析:由氮化镓(GaN)光电池的工作原理装置图可知,该装置系统中存在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电能,电能又转变为热能、光能等,故A错误;右池Cu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O2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CH4,电极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故B错误;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同温同压产生的O2、CH4体积比为2∶1,故C错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H+从负极(左池)移向正极(右

8、池),故D正确。8.已知:2C(s)+O2(g)2CO(g) ΔH=-217kJ·mol-1C(s)+H2O(g)CO(g)+H2(g) ΔH=bkJ·mol-1H—H、O—H和OO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62和4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