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

ID:44688307

大小:61.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纵向梳理]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

2、的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美苏实力相对下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对点训练]1.1959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巴黎对戴高乐说,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所以谈不上法国原子弹的威慑价值

3、。戴高乐反驳说,法国只要有能够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这表明(  )A.美国试图维护其一家独大的核武器垄断地位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C.法国挑战美国地位以争夺欧洲联合的领导权D.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了法国政治地位B [材料“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不能说明美国核武器的垄断实力和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戴高乐和艾森豪威尔对法国搞原子弹持不同的态度,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二战导致法国衰落,法国当时不具备挑战美国的能力,且二者同属资

4、本主义阵营,故C项错误;1959年欧洲共同体尚未成立,故D项错误。]二、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1)特点:“一边倒”。(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新中国只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3)影响: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

5、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两只拳头出击”。(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3)影响: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居守势;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

6、)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4.20世纪80年代起(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2)原因: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是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3)影响: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点训练]2.

7、(2018·泸州二模)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D [根据材料“一边倒、帝国主义”下降而“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

8、”上升,反映了以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新外交思路,故D项正确。][中外关联] 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时期外交政策外交成就世界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同苏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