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

ID:44688605

大小:324.9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1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1.汉代(1)西汉初年:三公九卿制。西汉王朝,基本上沿袭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2)汉武帝时:内朝和外朝。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权力,开始重用宫廷内的尚书及一些侍从人员,逐渐形成内朝。设在宫廷外的官府机构变成了外朝。(3)东汉时:光武帝正式设置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三公虽然继续存在,但也逐渐成为虚衔。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职责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历史意义

2、既可集思广益,又便于皇帝的控制;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宋元二府制宋元形成中书省与枢密院并重的二府制度。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轻巧识记]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二、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1.西汉(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双轨制。(2)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2.唐朝唐太宗时,将全国划分为10个监察区,称为道。唐玄宗时,道变成正式的行政区划。3.元朝——推行行省制度(1)辖制:大都(今北京)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地区由中央的宣政院管

3、辖,其他区域均设置行中书省进行管理。(2)意义:不仅为明清两代所沿用,而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行政区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概念辨析] 元朝的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三、中国特色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1.背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世官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高下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2.含义: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3

4、.演变(1)隋文帝下令用报名考试选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2)唐太宗设进士、明经两科,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科举成为定制。(3)宋、元、明、清各朝进一步完善。4.作用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教材补遗]__古代中国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即监察制度,

5、是皇帝的耳目,职责是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即谏议制度,职责是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 从西汉到隋唐中枢机构的变迁从尚书、中书、侍中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说明中朝制与三省制存在一定渊源,体现了内廷近臣向朝堂执政大臣的演化。[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 汉至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

6、子继承王位外,①“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②“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史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③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7、……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史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1)史料一反映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抓核心语句是解读史料的关键。关键信息①“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②“国除为郡”“颁布律令”反映了汉武帝时期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2)史料二同样注意抓核心关键句解读。史料二中③“

8、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反映了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对中央集权的作用。(1)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3)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探究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