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ID:44689683

大小:154.8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4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下表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该历史现象表明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姬姓-非姬姓和非姬姓-非姬姓的战争次数数量较大,说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姬姓-姬姓之间的战争次数也有一定的数量,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选项正确;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商鞅变法的时候,材料图表内容无法体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故A选项错误;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贵族政治

2、被官僚政治取代,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故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是秦朝时期,材料体现姬姓与非姬姓之间的战争次数,无法体现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故D选项错误。2.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A.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B.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C.“重文轻武”成为传统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率先提倡私学,私学使以前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

3、民间”。在春秋时期,做官的人大都是世袭,士这一阶级的出现使平民有了机会参与政治,像蔺相如,荆轲等等。“士”在当时大致分“文”、“武”两种。私学的兴起使更多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更多的去做大官的幕僚,间接地参与政治,所以私学从一方面促进了“士”阶层崛起。而汉武帝后,“士”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与当时的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正确;汉武帝后“士”主要指知识分子,与当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并且该说法有误,故A选项错误;“重文轻武”是在宋朝时期出现,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含义的发

4、展变化,无法体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故D选项错误。3.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可知,这时期汉代纺织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故B选项正确;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农业地位没有下降,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地位下降,故A选项错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为基础,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达的情况,故C选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

5、种植为主,而且材料只涉及到一个地方,且文学作品有夸张嫌疑,不能得出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故D选项错误。4.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A.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B.反映市民阶层精神需求C.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的出现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有直接的关系,小说的通俗易懂的特点适合市民阶层的需求,通过小说更能够

6、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且“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说明小说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故B选项正确;“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说明小说能够更具体的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没有体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故A选项错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是小说的特点,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的“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问题,故C选项错误;小说是适应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学形式,而不是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故D选项错误。5.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

7、衰。古代科举制度是传统士人进身之途,但在清末有了重大变化,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中提出:改变考试的内容、减少中式的名额、废除文科科考。据此说明科举改革意在A.鼓励经世实学B.废除中式科考C.改变考试内容D.学习西方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近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人认为“兴学育才”是变革政治的先决条件,而兴学育才又须变革科举,即通过改变考试内容和减少中式的名额,逐步废除文科科考,在增加大量西学知识的同时,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经书的重要性大大下降,而逐步减少科举取士名额,相应增加学堂出身的名额,最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