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4690492

大小:109.33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24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描绘传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亲属关系,

2、其关系远近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亲疏,符合宗法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三纲五常”、分封制的信息,排除CD。2.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答案】D【解析】A、B、C的表述是“皇帝”和“王”二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由“王”到“皇帝”的转变,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它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

3、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材料“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反映出商王朝政权中充满着神权色彩,这体现出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AC项排除;D项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4.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

4、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称谓可知,虽然前后都是并列关系,但前尊后卑,体现了古代等级森严的宗法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而是强调该现象反映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排除A。材料中的称谓有些不涉及性别,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材料反映了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而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D。5.唐德刚

5、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封建”指商周的分封制,“帝制”指秦朝至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民治”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A说法错误,在“封建”时期,我国已经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C说法错误,这应发生在

6、帝制转向民治时期。秦朝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下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非世袭分封,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政治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郡县制C.反对郡县制D.主张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该大臣认为商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为诸侯,不实行分封制,则天下大乱时没有诸侯国的救助就会孤立无援,他

7、实际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故C正确,B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对中央集权,材料也没有反映主张中央集权,排除AD。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郡县制在维护中国统一方面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之所以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由于中央控制了官吏的任免权,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故C项正确;A项的“消除”夸大了其作用,中国多次出现过地方

8、割据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郡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