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

ID:44692440

大小:414.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4大角度命题: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鉴赏。 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2、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歌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常见设问]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1)(2013·江西卷)概括“兰”“薰”“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方法指导]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1.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3、,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分析意象作用的“5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

4、“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即时训练]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

5、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解析: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兰”“蕙”“菊”三

6、种意象表层属性都是自然界中的花草。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

7、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步: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步: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

8、,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