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4692618

大小:91.6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24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铁人中学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

2、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由此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

3、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显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

4、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黄册和鱼鳞图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

5、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摘编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B.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C.隋朝推行均田制的过程中,由于稍稍操之过急,所以,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并未产生显著的效果。D.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2.下

6、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通过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变革中非常重视土地的问题。B.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经济制度与社会变革关系紧密相关。C.中国古代的土地与政治君权的一体化,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君权。D.文章结尾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就会采取一定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没有能力解决

7、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提供了条件。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而走向稳定和强大,后因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D.元明清除了都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外,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