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

ID:44700924

大小:1.3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5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一半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下图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第1~2题。0~14岁人口比例变化曲线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化曲线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

2、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有利于扩大内需解析第1题,近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或工作,就导致“空巢家庭”出现。第2题,“全面二孩”政策会缓解老龄化问题,家庭负担不会持续加重,出生人口性别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出生人口增加肯定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答案1.C 2.D读蒙古国某年国际人口迁出统计图,完成第3~4题。3.蒙古人以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入国家是(  )A.中国B.捷克C.韩国D.美国4.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出,将(  )A

3、.使蒙古国的人口数量减少B.缓解捷克、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C.促进蒙古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D.加剧蒙古国的人地矛盾解析第3题,迁移到捷克的蒙古人中合同就业和自主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的比重最高,故该题选B项。第4题,蒙古国人口外迁的同时,也会伴随人口迁入及本国的人口自然增长,蒙古国的人口数量并不一定减少,故A项错误。中国劳动力十分充足,蒙古人口迁入将增加中国的就业压力,故B项错误。蒙古人出国就业或留学,有利于蒙古国融入国际社会,从而促进其与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出,将有利于缓解蒙古国的人地矛盾,故D

4、项错误。答案3.B 4.C北京“严控人口数量”的新目标:2020年人口数量控制在2300万以内,该人口数量主要是根据北京水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出来的。据资料,完成第5~6题。5.2020年的人口数量是北京的(  )A.户籍人口数量B.外来人口数量C.人口合理容量D.环境人口容量6.北京市为控制人口规模需要调整的产业为(  )①普通服装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 ③文化创意产业 ④小商品批发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5题,因该数量是以北京市水资源的承载力计算而来,也就是按北京市水资源数量计算当地能供养的人口的最大值,故应为北京的环境

5、人口容量,D项正确。第6题,劳动密集型工业及一般商品批发零售业能吸纳大量人口就业,能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口进入北京,因此控制此类工业或将其转移到周边的河北等地,可有效减少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数量。B项正确。答案5.D 6.B下图为上海市主城区三个区域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密度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第7~8题。常住人口密度变化图7.下列关于上海主城区常住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B.常住人口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大C.三个区域常住人口密度同步增长D.外环—中环常住人口密度增长最快8.上海主城区常

6、住人口密度变化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的空间差异B.生活成本的空间差异C.教育、医疗条件的空间差异D.自然环境的空间差异解析第7题,从图中看出,上海市主城区分三个区域,不同区域的常住人口密度变化不同,内环略有减少,中环—内环略有增加,外环—中环增加最快;主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常住人口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第8题,上海市主城区的三个区域自然增长率和自然环境的空间差异不大;教育、医疗内环优于外环—中环,但内环常住人口密度降低,因此该因素不是导致内环与外环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内环生活成本高、生活压力大

7、,外环—中环相对生活成本较低,导致人口密度增长最快,这是形成主城区三个区域常住人口密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7.D 8.B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2)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第9~10题。9.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铁路交通D.水运10.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B.防城市内涝C.阻止行人

8、穿行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解析第9题,解答思路是图文信息中铁路、汉江和2000多年的历史。该市位于汉江沿岸,古代水运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选址的一般规律,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故D项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