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44704601

大小:4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5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2、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2.“

3、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3.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4、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行政职能分工不明4.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5、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5.康熙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6.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

6、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7.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这一现象A.拓展

7、了农业生产范围                            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                            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询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                    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     

8、               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9.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傭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