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4706229

大小:213.2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25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高三语文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要重视人性化,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A.领悟吻合并驾齐驱B.觉悟契合并行不悖C.觉悟契合并驾齐驱D.领悟吻合并行不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

2、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领悟:体会,解悟,多用于对文章、话语等的理解。觉悟:醒悟明白,多指人由迷惑而清醒或思想认识提高。语境说的是人类认识到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了。因此选用“觉悟”。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与句中“高度”重复。因此选用“契合”。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并驾齐驱:指并

3、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地位相当。语境说的是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不违背。因此选用“并行不悖”。故选B项。【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如:妨碍、妨害。2.看适用范围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

4、嘹亮、响亮、洪亮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从用法方面辨析:1.看适用对象。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如:捉摸、琢磨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辨析:1.看感情色彩如:妄想、梦想、理想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

5、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梦想”是中性词,“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①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②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③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④对心理学特别是社

6、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⑤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A.⑤③④②①B.②①③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⑤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⑤紧承前文,总说二者关系,可以排除B项和C项。由⑤可知应先说“伦理学”,再说“心理学”,故②应在③前;由③“心理学则……”中的“则”

7、也可以看出,②应在③前,可排除A项。④谈伦理学对心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②之后;①谈心理学对伦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③之后。故选D项。【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

8、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3.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C.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D.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