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ID:44709109

大小:35.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5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解析】选A。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变化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

2、治统治,故B错误;这一变化无法表明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C错误;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故D错误。2.(2019·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错误;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积极

3、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D正确。【拓展延伸】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但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

4、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骛,终于达到了目的。3.(2019·衡水中学模拟)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相位被罢免。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解析】选C。汉武帝对处罚结果的改变,反映了皇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C。4.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5、。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解析】选D。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会出逃,且被人们所接受,但秦汉以后舆论对这种行为进行贬斥,视为不义,说明秦汉以后更强调忠君的伦理观念,故D正确。5.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

6、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  )A.儒家道德地位大于法律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解析】选B。董仲舒认为判案应当依据儒家道德,但不能得出儒家道德地位大于法律,故A错误;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认为判案应当依据儒家道德,说明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故B正确;魏晋时期法律体系儒家化完成,故C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明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故D错误。6.“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

7、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  )A.维护了君主统治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解析】选A。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A正确。7.(2019·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汉代儒学

8、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理性思考的背离,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汉代儒学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关,故C正确。8.(2019·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据此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  )A.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B.顺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