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

ID:44710140

大小:1.06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5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A卷)(含解析)1.《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以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周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这些主张A.影响了后世哲学发展B.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C.体现了强烈的迷信色彩D.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尚书》、《周易》是先秦经典,书中把物质称为“五行”有朴素唯物思想,“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是辩证观点,所以A项正确。“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

2、发展”,关心“天、地”等可知古人没有如B项说的那样,C项中的“强烈”于“阴阳”之说是夸大,只是说明当时生产力和科学还不发达,D项的纲常名教是社会伦理,不是物质构成,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分析也是学习史料,补充史实的过程,《五经》在春秋时期,经孔子的整理删减,又通过百家争鸣中运用,对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

3、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由“弛……律”、“鼓励”、“下诏”、“罢禁”等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个选项“下诏”等信息,也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史实不符。逐步放弃“抑商”政策和盐铁“专卖”制度解体是近代以来的事,工商业者在古代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地位不会“根本性”转变。3.《大唐西域记》成书于646年,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记录并编集而成。1837年,英国人亚历山大·枯宁汉姆在印度多地发现了石刻铭文。他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它们是佛教的遗物。由此可知A.唐代高僧玄奘记录的印度历史准确可信B.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最具真实性C.《大

4、唐西域记》有助于判定石刻铭文的性质D.历史文献记录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答案】C【解析】【详解】从“1837年”用“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石刻铭文”是“佛教的遗物”,可知C项正确;用玄奘等人的著作证实的是石刻铭文和佛教间的关系,不是证明A项所说“印度历史”;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能排除主观性和局限性,不是“最具真实性”的史料。有些不确定的或有争议的早期历史文献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D项内容指向范围太广,不准确。4.朱元璋指出: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

5、。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这反映了“封建”A.强化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有利于实现明朝政权的长治久安C.成为明朝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D.成为明朝“家天下”的重要措施【答案】D【解析】【详解】由朱元璋肯定分封制使“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所以他“为长久之计”推行分封,目的是为了巩固朱明的统治,所以D项正确,在封建社会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所说“王室”直接控制地方与史实不符;朱棣的“靖难之役”和皇权变化可知B项说法是错误的;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不是明朝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要求,C项错误。5.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

6、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其主张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B.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D.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答案】D【解析】【详解】由早期维新派“王韬”用“《易》”和天道、人道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说明发展和改变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严复是用“进化论”证明维新的必要性,两者的时代和理论依据不同A项错误;王韬用《易》分析问题,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变革的依据,减少顽固派的阻挠,并不能体现“民众”推崇,B项错误;从洋务到维新,王韬主张变革,并不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C项不符合

7、题意。6.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由本国颁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图是1897年清政府颁发的护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外交开始向近代转变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外交主权观念的增强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从护照作用为“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分析清政府发护照可知C项正确。A、B项均指向的是19世纪中期总理衙门的建立;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7.下表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清末年份指数年份指数1821—1830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