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

ID:44710297

大小:191.0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10-25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_第1页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_第2页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_第3页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_第4页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政治考研最全最精简知识点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

2、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旧唯物主

3、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

4、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 ①揭示人类社会的本

5、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②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 2014年考研备考资料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  2 ①科学主义否定哲学世界观功能,推崇科学知识,放弃世界观的研究。 ②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

6、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定义的意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②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

7、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⑤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形式:生产、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⑥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目的、手段、结果的反馈调节。 ⑦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实践活动就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 ①主观世界: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

8、、心理活动的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②客观世界: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 ③自在世界(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④人类世界(属人世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